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4篇
法律   221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146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5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传统民商法组织理论面临多元发展需求与信息技术的挑战.在通证经济中,区块链网络参与者借助分布式记账技术,形成了根植于智能合约、以共识算法为治理机制的算法化主体.算法化主体不具备法人的科层治理结构,也不符合商业信托的法律构造,若将其界定为合伙或合伙企业,将使通证持有成员陷入互负连带责任的困境,不利于加密财产的交易.因此,研究算法化主体的技术构造,引入制度经济学以治理为核心对组织与契约关系进行讨论成为选择.共识算法去除了传统组织的科层机制,智能合约克服了不完全契约的局限,分布式记账与加密技术等区块链融合技术生态支撑了算法化主体客观性的交易特征,使得算法化主体具有动态性的组织特征.可将算法化主体认定为民法典上的非法人组织,适用民法典第104条与未来特别规定解决其责任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52.
从公安巡逻工作出发,为科学部署警力及优化巡逻路线,提出组间最短路径平衡问题,并且分析研究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与方案。在引入旅行商问题解法的基础上,利用了退火算法的全局最优特性,将组间最短路径距离收敛至理想区间,并且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为公安巡警等对重点目标、区域的巡逻及警力部署提供了一种科学化的决策手段。  相似文献   
53.
指纹识别是一种最为成熟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刑侦、安防等领域的身份认证工作.针对指纹算法相关试验中样本数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问题,以等错误率及其对应相似度值作为衡量指标,基于较大规模指纹样本库生成的不同规模试验样本库,进行试验分析,以期对后续相关试验选择样本数量这一基础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55.
本文就PKI的原理、结构、运作方式、以及在此体系中涉及计算机犯罪方面的可能的情况和相应的计算机取证的可行性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56.
停车诱导系统旨在提高城市全体停车场的利用率、提高停车管理水平、减少寻找停车场的车辆占路面车流的比例、减少交通负荷和道路交通事故、寻求快速畅通的交通流,并为驾驶员选择合适的停车场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停车场诱导系统的研究对于缓解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是十分有益的,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和环境保护也是很有帮助的。停车诱导系统路线优化技术是停车诱导系统的关键理论和关键技术,根据其技术构成的可行性,本文设计了基于图论Dijkstra算法来选择停车场诱导系统最优路径的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57.
58.
《北方法学》2020,(3):51-60
在智能机器人尚未取得独立法律地位之前,长臂规则、信义义务和一般侵权责任的法律安排足以在合同框架内解决算法应用对当事人的直接侵害,而算法外部性扩散所引发的社会成本向普罗大众和弱势群体的不合理转嫁问题长期存在,却不受学界重视。算法公共妨害之治理必然对算法应用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提出更高要求,但确保责任主体链条的追踪识别、保障个体受众的主动退出机制更为重要。普通公共妨害之诉中常见的"自寻妨害"和"自甘风险"抗辩,在人工智能语境下不宜过度扩张,而应在趋于保守的利益衡平框架下,采取社会效益优位的进路,助推科技向善的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9.
在数字化浪潮下,司法活动呈现出"去责任化"的趋势,具体表现为责任感的缺失和责任推诿的加剧,因而亟待法学界对司法责任伦理予以革新。数字技术导致司法责任消解的机理是复杂和多元的,主要源于其兼具权威性与非权威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机械性与能动性等多重面孔。当前我国司法工作中的数字技术主要被应用于证据指引系统、风险评估工具、在线诉讼平台的开发等事项上,这些领域也是司法责任伦理冲突最为激烈的场域。数字时代应当坚守人本主义司法责任伦理,准确界定机器、技术人员、系统部署者与司法官的责任框架,在拥抱技术的同时树立科学的责任观,借助数字技术建立和完善符合时代特征的司法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