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10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54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承运人是重要的一方当事人,其责任制度是该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归责原则、免责事由、责任期间、举证责任分配方面均存在理论争议。本文在探明学者们的主流观点后,尝试对其加以评析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2.
我国的民事法律承认并规定了不可抗力制度,根据不可抗力的特点及该制度的立法目的,这些规定属强制性规定。但是由于成文法的局限以及规定的不完备,使得不可抗力条款存在发挥作用的空间,以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不可抗力条款具有独立性,不能与免责条款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13.
我国的民事法律承认并规定了不可抗力制度,根据不可抗力的特点及该制度的立法目的,这些规定属强制性规定。但是由于成文法的局限以及规定的不完备,使得不可抗力条款存在发挥作用的空间,以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不可抗力条款具有独立性,不能与免责条款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14.
"肖志军拒签案"医生的刑事责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英杰 《政治与法律》2008,11(4):129-133
尊重患者的自己决定权是医事刑法的一条基本原则,患者家属的代为同意权不得滥用.国际惯例是:在患者处于危急状况时,如果家属的意见违背患者本人的利益,医生有权利且有义务恨据本人的推定承诺采取紧急救助措施.对我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不能作孤立的理解,应该进行系统化解释,通过法律解释可知,本案中医生具有救助义务,但是,因其不具有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应该免责.  相似文献   
115.
免责条款在电子商务中的独特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方面,电子商务在迅猛发展,可在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具有稳定性的法律的相对滞后.这样的话,在公司开展电子商务的过程当中,无疑得明确自身的法律上的自由空间,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法律纠纷.这也是法律上所主张的事前预防所提倡的.考究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我认为,免责条款在电子商务的开展当中有其独到的作用,利用好它,给公司带来的不仅是财富,还有安全.所以,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6.
117.
118.
普法     
《民主与法制》2020,(11):62-63
新冠肺炎疫情能否成为借款合同的债务人迟延还本付息的免责事由?答:一般不能以疫情为不可抗力,主张免责。针对借款合同,债务人逾期还款的行为,显然已经构成违约。合同法第二百零五条、二百零六条、第二百零七条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在目前的情况下,大多数出现违约的债务人,普遍会主张疫情及防治疫情的行政措施属于合同法规定中的不可抗力,并试图援引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不可抗力的规则来主张应当免除其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119.
刘明 《法制与社会》2012,(18):282-284,286
为给互联网这一新兴技术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制度空间,在现今各国的相关立法中均不约而同地采纳了“避风港”规则,从而使网络服务提供者获得与侵权责任进行彻底切割的机会,并较好的平衡了网络服务提供者与受害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但是,WEB2.0时代的到来打破了原有法律制度中所小心维系的权利义务平衡状态,给传统“避风港”规则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将以WEB2.0时技术为背景对传统“避风港”规则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试图通过建立披露规则,重新恢复网络侵权行为中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20.
李淼 《前沿》2012,(12):80-81
面对"小悦悦"事件,人们除了进行道德上的谴责,还呼吁将见义勇为入法,用法律来惩罚见死不救者。究竟这种做法是否可行,结合国外的"好撒玛利亚人法",笔者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分析。借鉴国外法律的前提是需要先练好内功,法官和民众的法律思维和观念要跟得上。如果只有书面上的法条,根本的思维不作改变,仍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