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股权流动性的分裂必然损害上市公司的利益机制,全流通问题不解决,流通股股东的权益将持续遭受剥夺。而非流通股如果直接流通,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仍将遭受损失。于是,非流通股如何定价就成了保护流通股股东最根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源于所有制的差异,中国的资本市场形成了一种制度安排的股权二元结构.这种安排与资本市场固有的属性是不相容的,它背离了同股同权的基本原则,亦与公司法关于股东共益权的平等理念相去甚远.由此引起中国上市公司为解决股权分置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股权分置的局面对公司治理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对治理中的控制权市场的形成,对股权平等原则的滥用等.解决股权分置,则能较好地达到公司治理的目的.在解决股权分置过程中仍应关注包括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及二级市场的操纵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格尔 《南风窗》2007,(6):62-64
告别历史之后,2007年中国股市的运行进入高空作业阶段,资本的赌性与久为压抑的澎湃气势令安于守成的想法无从谈起,倘如此,下一步股指无非是铤而走险的老故事。政策以及制度建设的技艺因此将成为2007年的焦点之一,其面临的挑战可能远大于股改这件事。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改革,是在特定经济环境下使中国证券市场走向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股权分置改革进程中,虽然有些试点方案出现不理想的情况,但管理层推出股权分置改革的政策和决心没有变。从2005年5月推出三一重工、清华同方、紫江企业、金牛能源为首批试点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到2006年3月我国宣布股权分置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我国A股市场上证综合指数也从2005年6月的998点一直涨到2007年末5000多点的“大牛势行情”,沪深两市1360多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平均上涨70%以上。逐渐形成价值回归。由此看来,股权分置改革对证券市场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那么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对证券市场有哪些利弊影响,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决定上市公司不再通过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引起热烈反响,而一度流行的国有股减持的主张和做法却引起股市动荡和股民不满。这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王娜 《法人》2006,(2):31-32
新老划断.非流通股上市流通所带来的压力.是中国资本市场在2006年面临的最大挑战不可否认.是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让人们对股市重拾信心,让2006年在一片牛市的呼声中开始了它的使命。 2004年2月,政府充分认识到股市持续下跌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危害性,从中国股市的实际出发.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 3号.简称《国九条》),这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纲领。在继《国九条》颁布14个月之后.2005年4月29日, 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4·29通知》).提出了对价并轨的改革思路.并启动了这场处于新兴尚未转轨时期的中国股市所特有的股权分置改革。  相似文献   
17.
《政策》2009,(7):62-63
中国证监会表示,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重要的转折性变化。首先是市场制度不断完善,深层次的问题在逐步化解。股权分置改革后形成了全流通的市场机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股改的基本完成,我国证券市场也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全流通时代。而在全流通时代,新的市场环境也使得内幕交易这一市场“痼疾”不断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从而使全流通时代的内幕交易比股改前更为严重,内幕交易监管因此面临严峻挑战。应对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完善相关立法与相关制度,夯实内幕交易监管的法律基础与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步伐的加快,流通股本扩张所带来的市场扩容需求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因此,政府在推动股权分置改革的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能促使各项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良性内外环境,拓宽现有资金渠道,增强各类投资者信心,开启股市增量资金的源头.  相似文献   
20.
论股权全流通下上市公司共同治理制度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上市公司效益低下主要是治理机制的问题,是国家股或法人股股东“一股独大”下的多层次间接代理所造成的,即使在股权全流通下这一代理关系所造成的问题依然会存在较长时间,只有通过有效改造影响治理机制的间接代理关系、加强对代理链条各环节的有效监督才能有效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