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25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39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贪污受贿本是两种不同的罪名,但一直以来两罪名的定性在审判实践中都备受争议.对于该两类犯罪应当从职务行为与正当经济往来行为的极易混淆性、单位内部文件追认对定性的重要影响、一对一言词证据对定性的影响、不同罪名本身的交叉增加定性难度等多个方面分析定性产生差异和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并结合当下司法公信的现实需求,从准确理解、把握职务犯罪的法律规定、全面收集单位内部文件并严格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严格审查言词证据以减少言词证据的变动,以及准确把握贪污受贿罪的各种交叉情形等多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减少和杜绝贪贿犯罪的定性变化,保证法院判决的稳定和确定效力,以确保司法在社会公众中的广泛的权威性和信誉度.  相似文献   
202.
《中国司法鉴定》2010,(5):F0003-F0003
上海公信中南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是上海地区成立时间最长、最具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社会声望高,2010年度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官方网站公布的全国综合排名为72位。  相似文献   
203.
204.
刘宏成 《法制与社会》2012,(27):124+129
司法诚信的建设关涉到社会主义法治能还真正得到实现,但是司法诚信的构建却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涉及到法治文化的建设,也涉及到立法建设、司法改革等方面.本文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规范立法、改革司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5.
法院与新闻媒体的关系是大家共同关心的一个话题。我们都知道,这对关系并不总是那么和谐。由于新闻记者们总是追随那些"重大事件",所以一位资深美国法院记者曾这样半开玩笑地描述自己的职业:"对于  相似文献   
206.
传统民法理论认为善意取得仅限于在动产领域适用,而以登记作为公示的不动产物权的取得则不适用此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于不动产显得非常必要,它有利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不动产物权交易活动的稳定和安全。我国正式生效施行的《物权法》中的第106条对善意取得适用条件的基本规定突破了传统理论将善意取得局限于动产所有权取得的普遍看法,明确将不动产所有权纳入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从而使我国在不动产所有权取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本文在理解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探究其与不动产转让合同之间的效力关系,挖掘其深层次的价值,并就完善该制度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7.
刘爱生 《学习月刊》2011,(21):24-25
"彭宇案"是2006年在南京发生的一起普通民事案件,原告徐老太太在公交车站等候公交车时,两辆公交车同时进站,原告准备乘坐后一辆公交车,在行至前一辆公交车后门时,被告彭宇第一个从公交车后门下车,原告摔倒致伤。被告将原告扶至路边,等原告的亲属到来后,一起将原告送往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208.
不动产登记的统一是不动产登记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我国仍然存在行政管理目的性极强的多头登记格局。必须统一不动产登记法律规范、不动产登记机关、不动产物权归属及变动的权利外观,并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错误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209.
人民法院司法公信现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对我国司法公信现状的判断主要是通过满意度调查的方式获得的,但这种方式具有片面性。本文通过对案件质效、法官自我的评价、当事人的反映和社会公众的认知等多角度的考察,揭示出我国的司法公信呈现出"四个交织"的复杂图景:案件质效不断趋好与司法公信不断趋弱的现象交织,当事人维权意识增强与权利滥用现象交织,社会公众对司法的客观评价与主观臆断交织,司法公信不足与司法自信不强交织。  相似文献   
210.
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或即时时效,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普遍采用的一项民事制度。其含义是,无权转让财产的占有人在将财产转让给第三人后,如果第三人是善意的取得,则其对该财产就享有合法的所有权。财产的原所有人不能要求第三人返还,只能要求转让人赔偿损失”。从概念分析,我们得知,善意取得涉及到财产所有权人的所有权与善意第三人的“无辜”之间的利益博弈,究以何者为优,见仁见智,但一般认为应以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为优,我国《物权法》第106条亦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且将其扩充适用于不动产。虽然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在立法上已经是确定的事,但是在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学者仍存在不同见解,且不动产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仍是通说,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善意取得制度在不动产领域的适用,分歧为何如此严重?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是否有其法理上的正当性基础,我国《物权法》规定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是否正当?笔者对此持肯定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