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24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2014年8月,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开始试运行,至今已近3个月。近日,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将正式上线,成为继中国裁判文书网之后开通的又一全国性统一司法公开平台。  相似文献   
52.
公开重铸公信 2013年7月2日,“上访妈妈”唐慧案二审。庭审结束后,唐慧走出法院,她背后的四个字“公正司法”显得格外醒目。  相似文献   
53.
我国司法裁判影响大但权威小。对权力机构的不信任情绪弥漫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在这一背景下,司法决策的形成要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尊重司法常识,回归司法理性,避免空洞的口号,避免把对现有体制的弊病转化为貌似合理却实际上更为荒谬的行为。  相似文献   
54.
从应然角度看,司法公信与司法能动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司法能动有利于增强司法自治力、司法说服力和司法确定力,能够促进司法公信力的生成;同时,司法公信为司法能动规定价值基础、设定价值目标、提供价值前提,从而成为司法能动的基础和保障。从实然视角看,司法能动因其自身的内在的冲动特性可能会与司法公信的内敛特质存在着一定的紧张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的这种紧张关系不可调和,只要我们在司法过程中能够处理好司法主动与司法被动的关系、适用法律与发展法律的关系、司法职业化与司法大众化的关系,仍然能够在司法公信与司法能动之间建立互动的关系模式,在实现司法能动的功能和效益最大化的同时维护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55.
陈芮琪 《法制与社会》2012,(10):282-284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网络涉警舆论与公众获取信息的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公安机关公信危机.同时,知情权作为我国公众的一项具有宪法性的权利应被公安机关相关信息公开制度所保障.本文通过对实证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探究公众接受信息因素、公安机关信息公开制度、网络涉舆论特点,来探究公安机关公信危机的原因,为保障公众知情权、提升公安机关公信力提出时策.  相似文献   
56.
知识产权登记是指登记申请人根据法定程序,将知识产权变动的合意登录在登记簿上并获得公示效果的行为.从比较法视野来看,知识产权登记的法律效力分为意思主义、登记对抗主义与登记生效主义立法模式.我国知识产权登记的法律效力应以登记生效主义为原则,兼采登记对抗主义模式.具体而言,在知识产权转让登记中,专利权和商标权应采登记生效主义模式,著作权应采登记对抗主义模式;在知识产权许可登记中,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均应采登记对抗主义;在知识产权质押登记中,专利权和商标权应采登记生效主义,著作权应采登记对抗主义.  相似文献   
57.
《廉政瞭望》2011,(20):48-49
今年9月,当百万考生走入注册会计师、医师职业资格考试或国家司法考试的考场时。考题要么已经惊现网络,要么留下泄翘的谜团待解。近年来,公务员、英语四六级考试等也曾深陷泄题风波。从命题到监考,各个环节都曾出现纰漏。监督措施屡屡失效。  相似文献   
58.
肖盼 《法制博览》2015,(2):179-180
转变政府职能是我们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主题,自1988年提出转变政府职能以来,经过20年的改革探索,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显著成效。我国政府正在由全能型政府、封闭政府、管制型政府向有限政府、透明政府、服务型政府转变。但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更显疲态,相反地政府公信力在慢慢下降,因此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势在必行,在这条探索道路上我们应该吸取先人的戒训,老子的治国思想对今天的行政体制改革看来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59.
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在干部选拔程序和各环节中最大限度体现群众意愿,保障官兵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增强党委选人用人公信,为强军兴军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推荐上力求广泛性,调动群众参与热情。一要自觉克服担心群众意见过多、会影响组织权威的错误思想,加强教育引导,鼓励官兵参与,充分运用事实说话,讲清民主推荐结果是党委决策的重要依据,使官兵切身感受到自己意见被重视,激发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