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24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浅谈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物权法》对善意取得制度作了明确的规定,既确定了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也确定了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这对中国的善意取得制度是一个重大的完善和突破,有利于促进不动产交易安全,维护不动产,维护善意第三人利益。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如何正确适用是很重要的问题,在适用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时,应以不动产公示公信原则为基础,明确善意取得构成要件,从而完善我国交易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82.
“冤案”与司法活动——从卡夫卡《审判》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冤案研究应从日常司法的关于是否存在冤案的对立认识入手,而非公认冤案。而发生对立认识时,基于角色担当和功能作用的理由,应主要支持司法活动。社会公众及个人,在冤案对立认识及日常活动中,也有自己的行动责任。卡夫卡《审判》是展开这些探讨的极佳素材。  相似文献   
83.
物权变动与第三人利益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物权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物权变动中第三人利益保护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保护第三人利益的传统做法是采用善意取得制度 ,但由于善意取得制度本身所具有缺陷 ,在某些情况下其对第三人利益保护不够充分。物权行为理论在保护第三人利益方面则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建立以物权行为理论为主、善意取得制度为辅、以公示公信为基本原则的理论模式 ,这将能充分地保护第三人利益 ,并由此产生了物权变动中第三人保护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84.
董学立 《法学论坛》2003,18(1):52-58
我国物权变动的安全制度体系应当包括 :承认物权行为理论并予以制度规则体现 ,以满足民法理论完善、缜密以及物权变动安全追求的需要 ;确立公示公信原则 ,以适应市场经济对财产归属与流转安全的要求 ;取消传统的善意取得制度规范并将其精神归缩到公示公信原则之中 ,进而使公示公信原则成为客观统一的物权变动识别制度。这一物权变动的安全制度体系之构建 ,是法律制度本身和谐互补的要求 ,也是市场经济安全、有效运转对法律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85.
公证制度对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优化法律体系、法制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公证制度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但是在诸多方面依然存在问题与不足,其中公证公信力建设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公证的功能及其公信力的地位着眼,结合影响公证公信力的要素进而提出了关于如何深化我国公证公信力的中肯建议。  相似文献   
86.
张梅 《法制与社会》2011,(3):275-275
物权变动原则是物权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物权变动的原则,不仅直接影响物权制度的设置和整个体系,甚至对民法典的构造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并且还会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关系的形成和社会经济交往活动的效能。所以,基本上所有的法律制度都肯定会非常谨慎周密地设计和确立其物权变动原则。在我国,民法界对这方面的讨论都从来没有中断过。  相似文献   
87.
王平 《法律适用》2015,(2):96-100
司法公信力建设离不开公众的参与,人民陪审是公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基本路径。当前,人民陪审制度由于功能定位不清、运用规则缺失、人员结构偏差,导致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陪而不审"、陪审意见缺乏代表性、公众认可度不足等长期为人所诟病。而当下司法公信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恰恰就是司法审判与公众的沟通不足。因此,人民陪审制度需要着眼于陪审制度的功能本源,适应新形势要求。本文从人民陪审员的功能定位、选任机制、参审方式、意见表达和规范管理5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88.
如何加强法院自身建设,提升司法公信与权威是当前我国法院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在对我国现行协议管辖和案件分配制度进行重新审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一种全新的当事人合意选定法院、法官制度模式,把司法服务竞争机制引入法院自身建设,以此形成对法院、法官科学客观的评价监督机制,在促进当事人合法权益保护的同时,推进法官个体和团队的精英化,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保护与增强法院自身建设的良性互动,以此达到维护司法裁判的既判力和稳定性,提升司法公信与权威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9.
党执政的公信资源,就是人民群众对党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信任、支持和拥护.它是党执政的重要政治资源之一.是否具有丰厚的公信资源,直接决定着党的生命和党执政的前途.为了取得和维护党的执政地位,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中着重通过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厉行廉洁政治等方面加强了对党执政的公信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90.
《民主与法制》2013,(23):26-27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公布暂行办法》已审议通过并生效实施。该办法要求,除法律有特殊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书将全部在最高人民法院政务网站的中国裁判文书网予以公布(7月4日《法制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