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4篇
法律   245篇
中国共产党   96篇
中国政治   169篇
政治理论   50篇
综合类   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侯建军  赵颂梅 《河北法学》2006,24(8):155-158
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决定再审和检察院抗诉提起再审作为两种运用公权力提起再审的方式与民事诉讼法的程序价值相违背,应当废除.同时,可以在立法上设计更科学的公益诉讼制度来填补相应的空白.  相似文献   
5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总结实践中僵化和自由化两种错误倾向都有导致颠覆性错误的经验教训的成果。其核心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三个要素的有机统一。实践中就要求党的建设同国家政权建设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巨大成功,强调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又提出了依法治国路线图。关键要创新、落实人民制约公权力授予、使用和监督的制度。其中艰巨的任务是探索中国特色的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563.
正信访制度存废之争由来已久,废除的理由也多种多样,当下能否废除信访制度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信访在当下发挥了什么样的社会治理功能?在目前,这些功能是否具有其他更好的机制可替代?政治经济转型期,社会需求多元化、权力运行的失范化带来了社会矛盾的日益突出。公权力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公民提供各项服务,以满足个体和社会的需求。信访制度作为各公权力机关为公民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在当下社会需求的搜集、整合和满足,执政理念和施政效果的监测检验方面发挥着作用。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作用:  相似文献   
564.
自诉案件是公诉案件的重要补充,是自诉人权利的重要保障机制。但是由于自诉人个人能力有限、法律规定不完善等原因,实践中一旦出现被告人下落不明、自诉人取证困难等情况,自诉人的合法权利就难以得到保障。故而有必要在自诉案件中建立公权利救济机制,在必要的时候由公权力介入侦查、取证等诉讼活动。  相似文献   
565.
赵义 《南风窗》2012,(2):10-10
作为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议透明度在进一步提高。人民有权利了解代表自己意志的立法机关是如何"治国理政"的,这与自己的切身利益也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566.
《法治与社会》2012,(6):10-12
列宁说过:宪法是一张写满人民权利的纸。宪法的精髓在于保障人权。庄严宪法,2万余字,字字千钧,无不凝聚着华夏儿女对于人的权利价值的认可与捍卫,修宪所折射出的人权进步理念,更是令人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567.
王天 《法制与社会》2012,(35):33-34
如何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是我国长期面临的一项社会难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破解这一难题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本文初步探讨了通过全面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来破解这一难题的可能性及其现实意义,以期探索出一种能有效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68.
论社会宪政     
社会宪政既不同于传统的国家宪政,也不同于所谓的"新宪政"论,它是以规范和调控社会公权力为核心的宪政形式。国家公共领域和社会公共领域并存的公共领域二元化结构是社会宪政的社会学基础,社会公权力和人性尊严的密切相关是社会宪政的价值论基础,人性的善恶双重性是社会宪政的人性论基础,国家宪政对社会宪政的兼容性是社会宪政的政治学基础。在价值层面,社会宪政遵循民主、法治、人权的基本理念;在制度层面,社会宪政主要由社会民主制度、社会公权力制约制度和社会公权力保障人权制度构成。在全球"社团革命"浪潮冲击下,社会宪政是我国宪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69.
黄谋琛 《党政论坛》2014,(23):39-41
考察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和限制,对于依法治国意义重大。我们知道,管理者是通过掌握一定权力如指挥权、人事权、考核权、强制权等来实现管理的。如果被管理:苦拒不服从,管理者就采用一定方法迫使被管理者就范。而为了让被管理者正当权利免受权力非法侵害,就要赋予被管理者一定的权利如申诉、控告、检举、投诉等。自从阶级和国家诞生以来,权力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经久不衰。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有机体,权力是上层建筑的核心,国家成为日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管理社会的相对独立力量。而现代国家,由于公权力侵犯私权利的事件时常发生,因此也越来越注重对个体权利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对公权力的限制约束,也就是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否则权力如洪水猛兽、脱缰野马。其实,无论哪个阶级掌握权力,都面临权力滥用和限制的问题,尤其是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和限制。  相似文献   
570.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已经成为共识。有效抵制公权力的滥用,需要提升大众的认知和共识,尤其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消除官本位价值观的深刻影响,形成抵制公权滥用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