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40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74篇
各国政治   183篇
工人农民   111篇
世界政治   4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5篇
法律   3536篇
中国共产党   2788篇
中国政治   4640篇
政治理论   1662篇
综合类   2837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318篇
  2022年   301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516篇
  2014年   1266篇
  2013年   1205篇
  2012年   1458篇
  2011年   1581篇
  2010年   1393篇
  2009年   1341篇
  2008年   1431篇
  2007年   1076篇
  2006年   848篇
  2005年   673篇
  2004年   493篇
  2003年   409篇
  2002年   337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村民自治是在国家行政主导下的一种新的乡村整合方式,肩负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把"原子化"的农村整合起来的双重责任.然而,单一政治话语中的村民自治难以在"行政权"和"自治权"之间形成合理的张力,甚至有以"行政权"淹没"自治权"之趋势."自发地"建构农村"公共领域"和培育农民"公民德性"是乡村自治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952.
过剩犯罪化是指作为社会控制手段而随便创设犯罪的倾向。过剩犯罪化是一种不当犯罪化,是犯罪化的异化。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从立法实践角度考察,当前我国都存在着一种过剩犯罪化倾向。道德恐慌是被用来解释媒体、公众及社会控制机构对特定社会现象的反应特征的一种工具。在某种意义上说,过剩犯罪化是道德恐慌的一种社会反应。道德恐慌是用来研究过剩犯罪化生成机制的一个重要视角。见死不救事件是道德恐慌致过剩犯罪化的一个典型实例。基于道德恐慌而产生的过剩犯罪化现象值得反思,应该从犯罪化之外去寻求化解道德恐慌之途径。  相似文献   
953.
黄秀娟 《学习月刊》2014,(16):48-48
宣传战线在践行群众路线方面担负着特殊重要的使命,宣传干部践行群众路线要在学习、原则、业务、作风四个关键上强起来。强学习,提升源动力。学习是宣传干部成长进步的源泉和动力,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切实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工作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学习常态化,常态学习化”。  相似文献   
954.
《党政论坛》2013,(21):59-60
近年来,普陀区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知行统一,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利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实践基地这个平台,生动展示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热隋沤歌道德模范的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955.
李伟娜 《人民论坛》2014,(2):120-122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突出,急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刑法是维护社会和谐的最后一道防线,现行刑罚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重刑主义根深蒂固,迫切需要建立轻罪制度,这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在要求和刑罚体系改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956.
周志辉 《人民论坛》2014,(11):138-140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现代公民社会的重要时期,公民社会的构建呼唤无数具有公民人格的现代公民,青少年自我认同危机与公民人格的培养直接相关,从帮助青少年构建主体自我、个体自我、社会自我、文化自我入手,健全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个人同一性、社会同一性和文化同一性,培养青少年主体人格、主体间人格、社会公共性人格和文化性人格,是青少年公民人格培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57.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终极作为自身意义的支点。终极是对有限自我的超越性追求。作为终极的信仰,无法经验性地证明但却是对人之己身的精神指引。当终极被解构,自我僭越为终极之后,人的精神世界也就不再有深层的支点。一切都被还原为表象化的和物性的生存主义,生活失去了严肃和意义。重建终极和崇高,是超越和驯服自我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958.
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和规模不能作为衡量民生财政的标准。讨论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问题必须在进一步明确民生这一概念的内涵的基础上探讨民生问题的实质并建立一个分析民生与财政关系的理论框架。本文通过概念辨析将民生看成是生活机会与可行能力的函数,进而将民生问题的实质界定为基本权利平等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根据财政社会学思想,本文将财政制度看成是对生活机会和可行能力的基本制度安排,进而在区分财政制度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财政制度安排与生活机会和可行能力的内在逻辑联系。最后,本文根据该理论框架从三个方面对中国民生与财政关系研究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59.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当代西方国家政党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传统型西方政党逐渐衰退、政党中间化趋势不断明显,政党意识形态逐渐淡化、左右政党政策日益趋同,制定与执行适中的经济社会政策和进一步推进政党民主化改革以不断提高政党合法性,成为了当代西方政党建设与改革的潮流和趋势。科学认识西方政党转型的原因,深入把握西方政党建设的趋势与规律,对提高中国政党建设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0.
田海洋 《求索》2011,(9):231-234
民初公民教育兴起同当时国内教育思想与社会现实状况,以及西方公民教育思潮勃兴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民初政治共和理想之下,一批有强烈忧患意识的教育人士大量导入与传播西方公民教育思想,并结合国内社会现实与教育需要积极探究。由于特定的历史境遇以及受自身文化传统的影响,德国公民教育思想尤其是凯斯泰纳的有关思想成为了当时中国教育舞台上最活跃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