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6篇
工人农民   44篇
世界政治   18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法律   1865篇
中国共产党   501篇
中国政治   1615篇
政治理论   373篇
综合类   70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522篇
  2013年   536篇
  2012年   541篇
  2011年   505篇
  2010年   425篇
  2009年   409篇
  2008年   394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近日,在某微信群里,众网友以爱心红包形式为一名癌症患者捐赠.不料,一名网友却将多个“爱心红包”抢走拒还,引发诸多网友不满.那么这种抢红包的行为从法律上该如何界定?此外,在即将问世的我国首部慈善法,对于相关行为是否会做出规范?微信朋友圈、微信群进行的爱心捐赠活动是否受法律保护?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和清华大学相关法律专家.  相似文献   
122.
云霄县政协委员方加和,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下海,营销酒类的个体户,由于经营有方逐渐发展为私营企业。他经营的“陵城贸易商行”以其诚信待客、物优价实、品类齐全而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闻名城乡。所以云霄人赠他一个雅号:“酒和”。他受到顾客普遍称道的名句是:  相似文献   
123.
靳也 《理论视野》2012,(2):36-38
我国慈善组织面临公信力缺失的严重危机,其原因在于我国慈善立法结构存在缺陷,慈善组织准入制度落后,慈善组织外部监管机制乏力。当前,应当结合我国慈善组织实际情况,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慈善组织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重塑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4.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2012年8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的诸多亮点,备受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25.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乐善好施、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伴随这部法律的诞生,中国人民存善念、行善举的朴素意识统一上升为国家意志,现代中国在社会主义法治不断完善的进程中又将社会文明向前推进了一步. 慈善立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好弘扬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给灾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伤亡惨重,中国各地、各界乃至国际社会纷纷向灾区捐款、捐物,一时间掀起捐赠浪潮.  相似文献   
126.
善达舆情 《慈善》2021,(2):61-63
第一部2020年公益舆情形势分析及趋势2020年,注定会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样也是中国公益史上值得被铭记的一年。回顾被疫情笼罩的一年,中国公益行业在舆论场的肯定、赞誉、批评、质疑甚至反转中砥砺前行。近日,善达舆情梳理出了2020年26个公益舆情热点事件,总结不同舆情爆发的特点和传播规律,客观呈现公益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7.
徐善 《慈善》2020,(2):22-22
庚子新年来临之际,湖北省武汉市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实徐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更广泛地动员社会组织、慈善力量依法有序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徐州市慈善义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捐赠,投身防疫最前线,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8.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建立“六大”工作机制,落实慈善经费使用“五项”要求,实施慈善捐赠“四项”公开制度,搭建“三个”晒明白帐平台,促进信息公开、透明,确保慈善在阳光下运行和操作。  相似文献   
129.
曹兴权 《法治研究》2015,(3):90-104
法定最低实缴资本原则被取消后,禁止抽逃出资的公司法规范依然有其存在价值,但解释规范的思维应当作相应转化。该规范的公益保护色彩逐步淡化,其价值不在于直接维系市场经济秩序,而在于保护个体利益。该规范保护的主体多元,并且除极端情形外,债权人保护仅具有间接效果。在论证抽逃出资行为的构成及民事责任的承担时,应将抽逃出资作为推理的小前提而非大前提,以使抽资行为的判断实现从价值到事实的转化。法院对待抽逃出资禁止规范的思维已有所转化,需坚持理性立场并且继续推进这些转化。  相似文献   
130.
<正>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建设是从管理走向治理的必然要求,是一种全新的决策和治理机制。我主要结合杭州市上城区的实践来探讨多元主体如何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确定公众参与意识培育的重点与模式。一是确定培育重点。习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因此,公众参与意识培育的重点应该放在社区。具体的说,是将社区作为一个开放的治理平台,通过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来培养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调动社会各个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