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67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5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3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166篇
中国政治   74篇
政治理论   37篇
综合类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71.
新周 《协商论坛》2013,(8):55-56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办公厅、公安部为了保证党中央领导人在饮食上的安全与健康,决定配合玉泉山规划改造,在附近建立一个小型农场,即"香山农场"。这开启了新中国为高级干部服务的农产品特供制度。原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工作人员、总特灶伙食组组长张宝昌,此前回忆了食品特供制度的开端。先搞"土"的,以后再搞"洋"的1950年2月14日,中国和苏联签订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此后中南海多了两位苏联客人。他  相似文献   
72.
马克思恩格斯一开始就严格区分民主社会主义者、社会民主主义者这些资产阶级派别。为了应对当时的革命形势,他们对民主社会主义者与社会民主主义者这些派别采取了联合、团结的灵活性斗争策略,但马克思恩格斯始终都站在无产阶级立场,始终都是共产主义者。  相似文献   
73.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近日在东京出席亚洲的未来——国际交流会议时发表演讲,在阐述日本综合亚洲外交政策的同时,也凸显了日本的亚太战略目标。这篇被称为新福田主义的演讲,呼吁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在内的环太平洋各国,加强相互间的经济合作,将太平洋变成像地中海一样,能够频繁进行人员及物资往来的内海的  相似文献   
74.
张景文 《春秋》2009,(3):4-7
1919年春,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关于山东问题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以后,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大爆发。5月4日,北京的大、中学生,在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人的领导下,举行了游行大示威。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五四”的号角很快吹响了全国。山东是响应“五四”运动较早的省份。  相似文献   
75.
共产国际本来是以发动世界革命为其基本任务的,但随着苏联一国社会主义的建立成为现实,这一机构便逐步成为苏联对外政策的工具.鉴于共产国际名声不佳和作用下降,二战前,斯大林已经有意将其解散.当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战略反攻的关键时刻,考虑到战时特别是战后与西方同盟关系的发展,斯大林毅然决定立即解散共产国际.这一举措的历史意义在于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共产党的组织形式.并从战略上放弃了世界革命的传统.  相似文献   
76.
《联合声明》将中日关系明确定位为战略互惠关系,这是两国关系思维上的突破,影响深远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也是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5月6  相似文献   
77.
78.
攻守同盟是指犯罪嫌疑人之间、犯罪嫌疑人与证人之间为逃避法律的制裁,对抗审讯、询问等侦查和调查工作,结成一种脱离案件事实、较为一致的言行模式。其特征是以串供、伪证、隐瞒案件事实真相、捏造虚假事实为手段。攻守同盟一旦得逞,会直接导致放纵犯罪、罪刑失衡的不良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79.
花琦  孟凡明 《世纪桥》2014,(3):63-64
中苏两国结为同盟是影响朝鲜战争的重要因素。中苏同盟关系的演变对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参战和停战谈判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朝鲜战争也巩固和发展了中苏同盟的政治基础,促使亚洲地区的冷战格局进一步固定。  相似文献   
80.
近年来亚太安全局势波诡云谲,大国摩擦趋于激烈。在此背景下,美日意图融合陆、海、空等传统领域与太空、网络、电磁频谱等新领域,大力推进跨领域防卫合作。两国合作动向蕴含多重战略考量:赋予美日同盟新的战略意涵,强化其遏制能力与应对能力;多维度重塑美日印太安全合作体系,强化对中俄战略威慑能力;日本欲借与美合作构建自身跨领域防卫体系。美日合作也面临制度、法理、经济等多层面挑战。在中美博弈趋于长期化、美日军事一体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未来美日跨领域协同防卫合作将会继续发展,并将对中国周边、亚太乃至世界安全局势造成明显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