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4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39篇
各国政治   307篇
工人农民   35篇
世界政治   507篇
外交国际关系   738篇
法律   1981篇
中国共产党   1150篇
中国政治   1962篇
政治理论   935篇
综合类   1515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511篇
  2022年   402篇
  2021年   473篇
  2020年   499篇
  2019年   334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614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591篇
  2011年   600篇
  2010年   537篇
  2009年   534篇
  2008年   583篇
  2007年   450篇
  2006年   357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61.
本文通过对中国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公民社会生成环境与生成路径以及社会转型期政治参与机制等方面的考察与分析,认为中国发展公民社会的最佳路径是法团主义。构建法团主义公民社会的动力源于政府的推动、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学术界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62.
蒋伟龙 《理论月刊》2003,(12):114-115
法律职业共同体指的是以法律职业连接起来的具有相同语言、相同思维、相同专业层次的人们结成的集体。本文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之现状,并提出了构建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63.
东亚的未来秩序可能有多种前景,如碎片化秩序、权威秩序、均势秩序、多边主义秩序以及认同秩序等。一方面,世界呈多极化趋势在东亚地区的表现更加明显,体现了国际事务的主导权正在由集中而分散,从核心区域不断向外围地区扩散。另一方面,东亚构筑基于该地区的集体认同秩序可能是  相似文献   
64.
公司合并既是社会化大生产和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 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 它所具有的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和发挥规模经济效益的巨大作用,不仅被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所证明, 而且已越来越广泛地被我国企业界、理论界的人士所认识。  相似文献   
65.
刘晓莉  刘迪 《东北亚论坛》2007,16(4):101-105
俄罗斯刑法通过生态犯罪的设立保护生态环境,俄罗斯生态犯罪立法的价值取向、范围及处罚方式等,值得中国刑法立法的借鉴。中国刑法应设立生态犯罪以取代传统环境犯罪;中国生态犯罪应将生态法益作为保护的必要要件,其立法范围也要予以拓展。  相似文献   
66.
查明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是审查起诉中的关键内容。现代刑事诉讼是建立在证据裁判主义的基础上的,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公诉机关,承担着证明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罪重或罪轻的证明责任。因此,加强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工作中的证据运用能力变得尤为迫切。一、更新公诉案件的证据标准观念纵观学术界的探索和研究,关于公诉案件的证明标准,目前存在三种观点,即同一说、基本同一说、区别说。同一说认为,公诉案件的证明标准与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是同一的;基本同一说,所持观点与同一说有共通之处,但是它考虑到检察机关的控诉职责,认为不能过分抑制公诉的发动,因此在确认起  相似文献   
67.
亚里士多德确立了西方古典法治理念的法律至上、正义、法律中立、平等、民主和中庸的原则。市民社会和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存在是西方法治社会存在的前提。中国的法治之路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西方。“依法治国”的推行,从一开始便表现出“依规治国”的强势劲头。执政党以“法治国”作为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更多地强调的是一种执政方式的转变。国家成为建构“法治国”的主体和主要推动力量,以及突现道德的治国功能,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特色。在当今中国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不可能通过如西方社会那样的方式从市民社会的土壤中逐渐地生长出来,而更可能通过政府或半政府行为促成。目前所需要建构的应当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精神或理念——“职业认同”,其内容应当以现代法治精神和法治原则为基础。“职业认同”无法通过行政的方式构建,其自然生长的过程将是漫长的,且依附着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68.
叶家松 《福建通讯》2002,(10):42-43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我们进入新世纪头一二十年加快自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局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回顾上个世纪国际社会主义的成败.从中吸取历史性警示,对于全党同志提高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牢牢把握“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个根本要求,增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9.
苏共意识形态为何“一夜剧变”,这是苏共时期以来在意识形态领域实施封闭性,以及颂扬斯大林主义的结果。这一历史现象,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相对稳定的原理。  相似文献   
70.
观念主义是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主要病症之一,它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本文的宗旨是运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对观念主义的各种流行的表现形式进行透彻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