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9篇
各国政治   94篇
工人农民   30篇
世界政治   17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1篇
法律   515篇
中国共产党   840篇
中国政治   1226篇
政治理论   514篇
综合类   748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409篇
  2022年   398篇
  2021年   391篇
  2020年   366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212.
南宏宇 《人民论坛》2020,(6):158-159
中国的“家文化”源远流长,对政治、经济等各个层面的影响广泛深远。“家文化”理念对“大同”世界的向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家文化”理念在处理个体与集体、责任与权利的关系上具有独特的内涵,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13.
《新东方》2020,(2)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自提出以来,因其对于中国和世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支持,成为学界研究热点。面对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复杂形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处于初级阶段,其构建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对于进一步探寻和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14.
社区治理的"最后一百米"尚未完全畅通,职能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在社区内所应承担的职责仍需进一步厘清。建议将职能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进一步纳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格局,全面打通社区治理的"末端微循环"。近年来,随着北京市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和"接诉即办"等工作的深入推进,城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15.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统战的必然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与共产主义的实现具有本质上的共同性。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这不仅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能够增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信心,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良性发展和国际机制的完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充分发挥大国外交特色,利用主场外交和多边外交等方式,在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承担大国责任,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216.
李宏 《理论导刊》2020,(2):107-112
应对全球发展危机,需要人类谋求世界各国发展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价值共识,共谋全人类发展蓝图。共同体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理想共同体的生成过程,需要确立符合时代精神的人类命运与共意识,确立各民族国家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或地区性问题过程中的价值共识。基于全人类的价值共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动世界发展进步的历史和现实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它指引人类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的伟大实践,以之构筑世界和平发展的新支柱、探索全球合作共赢的新机制、提供各国同舟共济的动力源,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共同问题,促进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17.
侯玉环 《理论导刊》2020,(2):113-12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色、逻辑、立场与样态,与文化实现着深度融通。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色,能够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多重维度构建,实现向"自由个性"的进阶,铸牢人类共同价值;文化的出场与在场融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之中,是人类文明走向的新判断、人类普遍交往的新纽带、人类文化发展的新征程;文化的扬弃与超越确定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从对抗排斥迈向合作共赢,从资本支配转向人本价值,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共生;文化的发展延伸,刻画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样态,呈现共创文化交流互鉴的实践样态、共筑人民美好生活的现实样态、共享开放包容世界的实现样态。  相似文献   
218.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深嵌于国家建设、国家治理及国家发展的整体过程中,是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工程。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全面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内在逻辑,深刻总结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基本经验,有助于促进各民族深化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19.
近代中国氏族共同体研究的学术回顾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之间,国人将氏族与宗法制度联系在一起,从而对传承几千年的氏族制度多持否定的态度,其间,对中国氏族作冷静的学术研究者也不乏其人。随着对氏族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将"氏族共同体"概念引入研究领域。详细考察"共同体"与"社会认同"之间的差异,我们认为氏族少有共同体特征,而更多地带有社会性特色。  相似文献   
220.
荣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事象大多散落在民间村落.当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学界议题,村落与学界的关系就变得愈加紧密.在学界与村落、词与物之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是学界与村落、学者与村民双方对话、博弈的产物.相应地,一种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由学者和村落所构筑的知识生产共同体诞生出来.基于村落研究中的经验分析,揭示这种含有普遍意义的知识生产机制的存在,能助益于理解知识生产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以及这种互动给对象方面带来的文化生态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