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9篇
各国政治   94篇
工人农民   30篇
世界政治   17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1篇
法律   515篇
中国共产党   840篇
中国政治   1226篇
政治理论   514篇
综合类   748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409篇
  2022年   398篇
  2021年   391篇
  2020年   366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李宏 《理论导刊》2020,(2):107-112
应对全球发展危机,需要人类谋求世界各国发展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价值共识,共谋全人类发展蓝图。共同体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理想共同体的生成过程,需要确立符合时代精神的人类命运与共意识,确立各民族国家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或地区性问题过程中的价值共识。基于全人类的价值共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动世界发展进步的历史和现实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它指引人类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的伟大实践,以之构筑世界和平发展的新支柱、探索全球合作共赢的新机制、提供各国同舟共济的动力源,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共同问题,促进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22.
侯玉环 《理论导刊》2020,(2):113-12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色、逻辑、立场与样态,与文化实现着深度融通。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色,能够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多重维度构建,实现向"自由个性"的进阶,铸牢人类共同价值;文化的出场与在场融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之中,是人类文明走向的新判断、人类普遍交往的新纽带、人类文化发展的新征程;文化的扬弃与超越确定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从对抗排斥迈向合作共赢,从资本支配转向人本价值,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共生;文化的发展延伸,刻画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样态,呈现共创文化交流互鉴的实践样态、共筑人民美好生活的现实样态、共享开放包容世界的实现样态。  相似文献   
223.
加强中华民族团结和认同的长远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少数民族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形成期,受互联网文化和西方价值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在文化上对认同何种文化产生困惑,文化认同面临困境,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因此需弄清楚文化认同内容,明确认同何种文化,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指明文化认同方向,解决文化认同上的困境,从而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纠正文化认同上的错误认识,抵制“普世价值”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弘扬优秀文化,利用红色资源,坚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多渠道加强党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224.
22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为:建立在多元一体的历史传统和承认差异的政治制度实践上的历史文化基础,建立在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基础上的资源分布不均的发展现状和民族工作中"五个并存"的阶段性特征的现实发展要求以及"八个坚持"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实践路径原则。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以及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226.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经历了从疏离到参与再到引领的变化。向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是中国成为全球治理进程中的贡献者和引领者的主要表现。通过向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中国对全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全球治理的指导理念,基于自身国内治理经验提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寻求全球治理体系的增量改进,借助有利的政治机会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是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受逆全球化浪潮影响,特朗普政府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政策,中国方案以及整个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挑战。新形势下,中国坚定地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维护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持续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22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一思想是苏东剧变后世界发展开始向着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深刻转变的理论标志;这一思想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道路的借鉴,是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共产党执政自信的理论标志;同时,这一思想又为人类发展提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是面向人类发展确立科学社会主义自信的理论标志。只有在深入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重要地位的基础上,才能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论断的科学内涵及其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28.
《农村青年》2010,(9):36-36
如何遏止“择校热”、“择校难”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面临的一大课题。7月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229.
不歧视原则与农民工的平等就业权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歧视原则是人权平等在就业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平等就业权的核心内容。不歧视原则为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保障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证成和最充分的现实依据。农民工不平等就业是我国当前不平等就业问题的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对劳动者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负面影响是全局性的。走出我国农民工不平等就业困境的关键,是重构农民工平等就业权保障的制度体系,并着力解决好三个主要问题:依法确认农民工平等的劳动者身份;建立健全农民工平等就业的权利内容;完备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30.
韩东屏 《理论视野》2009,(10):24-27
库恩构造范式概念,是用来说明科学共同体、常规科学与科学发展的。后来这个概念被国外和国内的学者先后引入哲学并频繁使用。但“哲学是否有范式”的问题却极少有人论及。从库恩范式概念的特定内涵出发分析,哲学或哲学研究根本没有范式,充其量只有“流型”或“显型”而已。而国内哲学界迄今仅有的两篇论证哲学有范式的文章,亦难称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