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江迅 《新民周刊》2012,(15):24-24
平潭,是福建发展的机遇,也是台湾西部发展的机遇。机遇、挑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机,就是天赐良机;遇,就是去闯荡,去感受,去把握。成功有赖机遇,胜者出自挑战。这些话,耳熟能详,人所共知。不过,真能以此践行的,或许并不太多。就说平潭的机遇和挑战,就是当下两岸的热门话题之一。68海里,福建平潭岛到台湾新竹的直线距离,是大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阐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及其理论基础的前提下,以广西桂林阳朔大榕树风景区群体纠纷为例,进行了法律分析,并在现有的西部生态补偿制度的实现形式基础上,提出共同开发经营作为新的生态补偿制度的实现形式及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试析东亚海域争端及其解决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导致东亚海域争端的基本原因是历史、地理、国际法发展等因素;冷战后出现的新因素包括日本权力争夺、经济资源争夺以及美国的介入。海域争议对国家关系、地区安全与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也使经济和贸易成本增加。本文在对争议海域共同开发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海域冲突的6种解决模式,为在争议海域解决争端进行谈判、酝酿未来建立共同开发区的有关争议方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百余年前,国父中山先生曾面对浩瀚东海,发出"伤心问东亚海权"的喟叹:"惟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者也。"[1]百年之后的今天,面对南海问题层出不穷,台湾、钓鱼岛问题悬而未决,甚至连渤海湾都频遭骚扰的局面,学者也不禁感叹,如今日益强大的中国却在海权问题上动作迟缓了。在世界上的所有大国之中,中国的周边环境和形势可谓是最为复杂的。作为一个背靠大陆,濒临海洋的国家,中国不仅  相似文献   
15.
2013年7月30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提出要坚持维护海洋权益的12字方针——“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坚持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海洋战略缺失一直是中国的短板,这方面后来者不宜苛责于先行者。众所周知,制定海洋战略并付诸实施,既取决于当政者是否具有雄才大略,更取决于国家是否具有经济、科技实力及是否拥有足以保障国家海权的强大战略海军。  相似文献   
16.
宋时喆 《中国律师》2009,(11):42-44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确定了200海里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法律制度,把沿海国的海洋管辖权扩大到自其领海基线起至200海里的范围。这一规定导致世界上出现了大量具有油气等资源潜力的海域及其海床、底土成为国家权利主张的重叠区域.从而形成争议海区,导致相邻该等区域的海洋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保有等相关的权利主张在相关国家间引发争议。对于我国来说,中国与日本在东海的大陆架划界争端由来已久。中日双方在东海大陆架的划界立场上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刘宁 《今日海南》2005,(5):14-15
4月24日落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05年年会,主题是“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角色”,来自40多个国家的1200多名政界、工商界人士和专家学者以此进行了深入讨论。而作为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海南在一如既往服务好论坛年会的同时,在具体参与上也开始出演“新角色”:第一次组成代表团参会,并第一次在论坛上发出“海南声音”。年会期间,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汪啸风为团长,省委副书记、省长卫留成为副团长,由省领导、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25人组成的海南代表团活跃在各个会场上。与会的海南代表围绕年会议题,结合海南经济…  相似文献   
18.
南海共同开发与航行自由问题的明确与解决,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海洋权益以及南海的未来法律秩序。尽管泰国湾地区的共同开发经验能够为中国提供借鉴,但南海主海的情况与之有很大区别。共同开发方式在国际范围内接受程度不广泛,实际效果不理想,其对南海争端的可适用程度较低。因此,应对共同开发方式在南海争端解决中的作用予以重新定位。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共同开发不能成为解决南海争端的优先选择和主要方式,即便在短期内以共同开发方式为处理南海争端的权宜之计,也应当注重构建一个合理的共同开发机制。中国对南海的"历史性权利"并未被后来的有效国际法律规范所更改或取消,这一权利不能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架构来解读,也并不存在妨碍南海航行自由的问题。相反,倒是其他南海周边国家滥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所提出的意在分割、控制南海的种种主张更加妨碍南海的航行自由。比较之下,中国的主张更加符合南海水域本身的性质及其适用当代海洋法之后的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南海因其丰富的经济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而成为各种势力觊觎的对象。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以来,南海就成为世界上争端最为复杂的海域之一。我国从和平与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南海政策,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打开一扇大门,虽然具体的政策落实还存在一定困难,但该政策仍是目前南海问题最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南海疆域研究的问题与前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中国南海疆域研究中的“9条断续线”法律地位问题、海洋法公约执行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并对有关“行为准则”、“共同开发”等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