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篇
  免费   20篇
世界政治   19篇
法律   519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53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20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761.
周茂玉 《理论探索》2008,(1):157-160
我国刑法修正案第7条对1997年刑法第163条"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进行的修正,在弥补以往刑法规定不足的同时,又带来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罪名不够科学准确,犯罪主体与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的犯罪主体在立法上不太协调,对"其他单位"和"工作人员"没有进行较为规范的界定,对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不同身份者之间共犯关系界定不准确.较为科学合理的做法,是将该罪的罪名确定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工作人员受贿罪".合理界定公司企业、其他单位和工作人员等概念,在不同身份者之间成立共犯关系的场合,应区分具体情况来对待.  相似文献   
762.
所谓身份犯是指犯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要求自然具备特殊身份或者刑罚的加重减轻以具有特殊身份为前提,理论中身份犯包括真正身份犯与不真正身份犯。真正身份犯是指以特殊身份作为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在这种情况,行为人只有具备特殊身份才构成犯罪,例如刑讯逼供罪主体必须是司法工作人员。而不真正身份犯是指特殊身份对犯罪的定性不产生影响,只对量刑有影响,在这种情况无论行为人是否具备特殊身份均不影响犯罪成立,例如诬告陷害罪无论行为人是否具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一身份不影响犯罪成立,但是该身份是从重处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63.
由于现行所有制条件下非法人单位大量存在,且修订后的刑法对单位犯罪的概念过于笼统,对单位犯罪的主体和主要责任人又没有明确的界定,造成了司法实践中对单位犯罪主体确认难的现状。文章对正确界定单位犯罪的主体提出了五项建议  相似文献   
764.
对合犯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对合性犯罪应当采取广义的概念,仅仅只有一方构成犯罪的情形也属于对合犯的范畴;对于具有对合性质的行为,既要避免将其一律作为犯罪,也要避免将严重的对合性行为非罪化的倾向;对合犯的处理应当同样适用刑法总则的规定;对合犯既遂的标准是对合行为的完成.  相似文献   
765.
单位共同犯罪具体认定中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刑法学界对单位犯罪的概念、构成条件、处罚等问题皆作了较为深入、成熟的探讨 ,但对单位共同犯罪的某些问题则缺乏深入的分析 ,本文对单位共同犯罪司法认定中的若干重点、疑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66.
持有型犯罪的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客观方面持有行为具有双重性、静态性、可转折性、支配性、时间性等特点。围绕这些特征,本文对认定持有型犯罪的基本原则、持有型犯罪的完成形态、共同犯罪及其与上游下游犯罪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析。  相似文献   
767.
我国是否应该承认共同过失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并评析关于共同过失犯罪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立法与审判实践,就承认共同过失犯罪成立的必要性及对共同过失犯罪给予刑罚评价的理论依据与政策依据等问题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768.
通过对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犯罪形态和共同犯罪问题的研究分析,认为从犯罪构成的角度看。该罪存在着犯罪未遂的形态。同时,结合司法实践,就该罪中共同犯罪的定罪量刑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69.
六、计算机犯罪立法状况 (一)国际立法 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都相继对计算机安全与犯罪的立法重视起来。美国政府从1965年开始就采取措施保护计算机安全,1978年佛罗里达州通过了第1个计算机犯罪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7个州有了类似法律。至1984年10月美国正式通过了《伪造存取手段以及计算机诈骗与滥用法》。该法修改了美国刑法典第 18将第 47章,规定了计算机犯罪包括下列行为:自计算机取得机密情报罪、自计算机取得金钱或信用情报罪、妨害联邦计算机系统罪,三罪均处罚未遂犯及预备犯。 联邦德国于…  相似文献   
770.
沈莹 《法制博览》2015,(5):52-54
伴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犯罪形式的日渐复杂,断然否定共同过失犯罪的存在,已无法适应社会与司法实践的需求,而法律的缺乏严谨性,更是放纵犯罪,严重破坏了司法的公正性。笔者认为应当建立共同过失犯罪制度,向传统的共同犯罪理论提出挑战,追求刑事立法和理论的完善,从而服务司法实践,保障受害人以及罪犯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