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典籍中,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无疑最为深邃。其中蕴涵的自强不息、求实创新、兼收并蓄、敬天为民的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乾坤之道对今天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感冒"是常见的流行病,可是任何一部古代中医典籍中都没有"感冒"一词,原来,"感冒"这个常用语不是医学术语,而是来自官场,是一个官场专用语.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于<中国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选读>,对先秦诸子在王霸之辨、交邻之道、自然状态及社会国家起源说等方面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同时,对诸子书之外的先秦典籍如<春秋左传>、<战国策>、<大学>、<大戴礼记·朝事>等也做了新的解析与再认识.最后,本文对中国古代国际政治思想现代化的前景及如何构建国际关系中国学派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古语云,"平则成"。世界上万事万物只有"平"了,事才能成功,人才能健康,社会才能和谐。中医典籍《内经》中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意思就是说,只有人体的阴阳、气血相互得到平衡,才有利于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5.
戴柏茂 《各界》2013,(11):65-66
管仲(管子)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杰出的经济学家。作为齐国的宰相,他辅佐齐桓公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针策略,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对外采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后人将其言行著作收编成书,名为《管子》,内容极丰,尤以经济论述见长,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均有论述,是我国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献。  相似文献   
16.
文化在哪里     
李建永 《政策》2013,(6):68-69
广义地讲,文化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侧重于精神财富;狭义地讲,文化就是文治与教化。本文重在讨论后者。虽然文化不是"文"与"化"的简单相加,但却是"文"和"化"的有机结合。"文"的本意是彩色交错,花纹斑斓,《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引申为有文采,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历来是"尚中贵和"的民族,"和谐"是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文化的精髓;儒家伦理道德精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命脉相传的不竭动力。2006年4月,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典籍承载着中华文明,蕴藏着巨大的精神财富,饱含着无尽的精神营养,其丰富多彩的为政思想,便是这浩瀚史海中一枚色彩绚丽的珠贝。它虽产生于彼时彼人,与现代民主政治不可同日而语,但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辩证思维,其基本精神的某些方面与现代民主政治思想息息相通。  相似文献   
19.
龚格格 《党的文献》2012,(4):120-121
《资治通鉴》是邓小平十分喜爱的一部历史典籍。他的子女曾回忆说,邓小平“最喜欢中国古典史书,特别是《资治通鉴》,家里有两套,其中一套是线装本。《资治通鉴》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应该叫熟读”。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毛毛写道:“父亲特别爱看书,什么书都看,中外古典名著、历史人物传记、时势评论专辑乃至整本整册的二十四史,他通通都喜欢读。在历史古籍中,他最喜欢读的,还是《资治通鉴》。”据子女们回忆,有两个时期邓小平读《资治通鉴》最多,一是20世纪60年代初,一是“文革”中他在江西的岁月。  相似文献   
20.
杨卉  方国武 《人民论坛》2020,(9):138-139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民族复兴,要高度重视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国文化典籍输出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式。中国文化典籍输出要抓住海外读者的心,关键在于符合海外读者的阅读兴趣,对中国文化典籍进行本土化的出版转化,既要进行高质量的外译语言转换,也要在出版形式上顺应海外读者的文化环境,消除中国文化典籍输出面对的跨文化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