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文化资讯     
《共产党人》2013,(1):16
《大中华文库》阿文项目启动2012年12月20日,第七届北京文博会期间,宁夏黄河出版传媒集团与中国《大中华文库》工作委员会签订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协议,标志《大中华文库》(汉阿对照版)项目正式启动。《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版),是我国首次系统推出外文版中国文化典籍的国家重大出版工程。该工程于1995年立项,计划从我国先秦至近代文化、历史、哲学、经济、军事、科  相似文献   
92.
“和谐”是一种古老的思想资源,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以及其后的历史典籍.对此都有记载,而其最初的表述对象.都是对于声乐、音韵的描述。《左传.襄公十一年》中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晋书·挚虞传》中有,“施之金石,则音的和谐”。和谐思想在后人的阐述中.更是别具风采。“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没有祸.无所谓福;没有福,也无所渭祸”(毛泽东语),体现的是相反相成的道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语),体现的是相辅相成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温家宝语).则是对前面两种见解的概括。由此可见,和谐,并不是回避矛盾、抹杀差异,推崇单一、强求一律。而这种和睹思想的古代渊源,正是“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93.
易富贤《大国空巢》一书中的"人口历史观",其要点为:人口数量优势是国家、民族或文明强盛的基础;惟高效利用人口资源,方使人口数量优势显现并成为国家强盛之基;人口结构的合理与否决定着国家、民族或者文明的活力大小;人口增加不是负担,反而是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大国空巢》的"人口历史观"是对近代"人口过多会阻碍社会发展"观念的反动,亦是对先秦时期中国传统人口观念的回归。肇始于先秦时期的中国古代人口观念,在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循环后,仍具有其不可抹杀的真理性,充分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巨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94.
忽如一夜春风来,全球"呦呦"颂英才。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在本土科学研究首次得到的大奖。值得深思的是,屠呦呦享誉,与她理解中国典籍相关:起初提取青蒿素,"煎"青蒿的效果并不理想。后来,屠呦呦反复咀嚼《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段文字。  相似文献   
95.
96.
胡丽莉 《实践》2021,(2):52-52
“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不断创新方式方法,选取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的内容,策划推出“学习日记”专题,总平台在“推荐”栏目同步播出,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学习日记”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学习宣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爆款产品。  相似文献   
97.
民族文化典籍对外传播不同于一般产品的对外传播,具有特殊的方法论和思想体系,需要我们从哲学层面对其进行认识。民族典籍外传的特点离不开两个根本属性,即:语言的属性和文化的属性,它们既是确保传播产品质量和传播价值的两块基石,也是其哲学命题的两个视角。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我们能够在民族典籍外传中看到民族语言与民族精神的统一关系、典籍文化中内在的文化模式、语言观,以及典籍外传同中西语言文化对话的形式关系等问题,进而在此类传播活动中形成正确的文化传播观念。  相似文献   
98.
周艳琼 《今日民族》2006,(12):35-38
先秦典籍《吕氏春秋》有一段记载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是先民一边集体搬运巨木,一边呼喊号子的逼真描写。而且,还说出了一个极朴素又极重要的道理:早在原始时代,凡“举重”,必唱“劝力之歌”。所谓“劝力之歌”就是后来的劳动号子。这种体裁是人们在参与需要相互协作的集体劳动时,为了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解劳动情绪而唱的一种民歌。所以,产生“号子”的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诸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上山…  相似文献   
99.
书讯     
正《从教师到区委书记:原丰台区委书记李英威回忆录》作者:李秀平/整理定价:48元出版:2014年6月本书记录了北京市丰台区原区委书记李英威56年的工作历程。本书真实生动地勾画出李英威职业生涯的三条线——教育人生、任人唯贤、当官走群众路线,通过李英威丰富的人生,可以阅读出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丰台;通过丰台这个"点",可以进一步读懂改革开放30多  相似文献   
100.
正无论今人还是古人,"见贤思齐"都是一种向上向善的追求,是一种修身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尤其是为官者,能做到"以人为镜",取法前贤,无论对于自己还是百姓都善莫大焉。在浙江富阳的鹳山公园,见到明代嘉庆年间宰相董诰写的一个条幅,最后两句是"有精神日富,有廉耻日贵"。脑子里忽发想到比他早许多年的另一位大师陈继儒似乎说过同样的话,一查典籍果真如此。原来董诰自入仕到为相都以乡贤陈继儒为师,他把老师的铭书写于官衙、铭刻于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