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各国政治   37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67篇
外交国际关系   72篇
法律   314篇
中国共产党   709篇
中国政治   795篇
政治理论   356篇
综合类   50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徐敏 《瞭望》2008,(24)
将中国的经济演变,透射到历史和世界的维度之中,以求把握未来发展路径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释放了巨大的体制能量,由此成为世所瞩目的发展奇迹,奇迹产生的内在机理为何,增长的背后隐含着哪些待解难题,其对当下及未来中国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无不成为当下这一历史节点上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992.
我国民营企业持续成长的内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现实的需要和理论研究的薄弱是本题研究的价值所在 ;企业持续成长是持续性、成长性和变革性三种状态的统一 ;企业的资本轴、产权轴和主体轴三维要素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内在因子和基石。通过对我国民营企业三轴要素的构成状况及运行机制的分析 ,指出创建和优化民营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内在机理是实现其持续成长的根本性路径。  相似文献   
99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大理论成果的高度整合。从结构上分析,这是一个既层次鲜明又有机统一的整体。科学把握理论体系的内在结构,是揭示这一理论体系科学内涵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994.
观点集萃     
《人事天地》2007,(10):60-60
“晒工资”不要晒坏心态;高管培训应该拒绝“明星娱乐化”;选专业应该考虑多因素;面试需要更注重内在素养;职业应该对应个性;  相似文献   
995.
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增强制度意识,强化制度观念,用制度化的思维分析和研究问题,用制度化的方式推动工作,让遵守制度、执行制度、维护制度成为各级领导千部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996.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97.
重视和支持人大工作,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依法执政的内在要求。近3年来,中共武宁县委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方式,切实保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发挥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武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增强民主意识,着力提升人  相似文献   
998.
今年7月.上海闸北发生了特大袭警案.对当下和谐社会构建和犯罪应急处置提出了沉重拷问。作为基层带兵人,透过对此类矛盾型犯罪案件的深刻剖析.可以深入了解发案的内在规律和特征.这对做好新形势下部队基层预防犯罪工作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999.
何智慧 《河北法学》2008,26(4):47-51
立足我国现实国情,详尽分析我国自然人流动的动因,并从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两方面分别论述我国对自然人流动的GATS承诺及我国服务提供者进入外国市场的现状,最后,提出完善我国自然人流动的若干法律建议:建立支持和鼓励自然人流动的法律机制;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制定和自然人流动的谈判;调整服务人员的输出结构并拓宽流动渠道;建立灵活高效的服务人员输出管理体制;严格自然人流动方面的法律规则;大力开展人才培训以提高服务人员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00.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目标,和谐的思想价值取向贯穿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普遍的信念.本文从和谐的普遍性、差异性、包容性、互补性、平衡性等方面,论述了传统和谐思想的特点及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