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3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5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275篇
中国共产党   680篇
中国政治   722篇
政治理论   322篇
综合类   41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刘勇 《长白学刊》2004,(6):83-87
毛泽东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中国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其内容主要包括:战争和革命时代理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学习和理解毛泽东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正确认识和判断当今时代特征、世界社会主义形势和一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思想价值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32.
我们常常说"诚实守信","诚实"与"守信"却是非常不同的."诚实"是指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具有这样品质的人,会表现出诸多相关联的行为及态度,例如,诚实的人总是言行一致,也能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而且还勇于承担责任,对自己的过错不躲避、不推诿.  相似文献   
933.
王世鹏 《求贤》2007,(5):37-38
员工激励是企业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当今世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地位的重要因素,而员工的素质与活力则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成功的企业经营者在实践中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将企业的员工紧紧团结在一起,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内在潜力,使他们把自己的智慧、能力和需求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去努力、去创造、去革新,这才是企业唯一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34.
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要求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要紧紧围绕和谐文化建设这一重大历史使命,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培养文明道德风尚、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935.
当年有一句我们熟悉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中包涵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即精气神。统战干部的精气神,是统战部门必不可少的内在素质和发展动力。作为党的统战干部,在工作中最需要的,就是精气神。  相似文献   
936.
田培炎 《党建》2009,(12):7-9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内在要求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合在一起强调“三化”的整体性,既是我们党对思想理论建设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新认识。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实践性、时代性、人民性以及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937.
近年来,针对施工企业建设工程项目部职工组成的多样性、阵地的分散眭、工作的流动性等特点,就如何做好项目部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形成了一些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938.
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存在的城乡户籍制度被普遍批评为是一种城市对农村居民的歧视性制度。也有舆论认为,这事实上是在一个国度的范围内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实施不同的国民待遇标准。这一制度制定并形成于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同时也被认定为是"二元经济结构"的最显著标志之一。"迁徙自由"一直被认为是最基本的人权之一,并也曾写  相似文献   
939.
按照传统的法学观点,制定和实施环境法的目的是为了利用环境的外在价值,确认和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因此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只能是人与人之间关于环境的社会关系。但是,环境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是统一的,两者存在共损共荣的关系。承认和保护环境的内在价值对于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维护其他物种在自然法则面前的平衡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具有理性思维的人应该用法律来确认和保护这种价值。用法律来确认和保护这种价值的最好方法是承认环境法可以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法条、环境法的功能、环境法的现实作用、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环境法律规范的性质、现实的环境立法七个方面对环境法可以调整人与环境关系的论点进行了详尽的论证。  相似文献   
940.
随着公司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公司法律制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经济发展中带有规律性的许多"公司问题"亦日渐显露,利用公司法人人格规避法律、逃避契约义务、欺诈债权人的现象常有发生.大量的公司无力偿还债务,致使案件无法执行.因此,应当引进西方公司制度中行之有效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对我国现行公司制度进行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