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381篇
中国共产党   199篇
中国政治   326篇
政治理论   64篇
综合类   1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兰照 《前沿》2012,(19):73-77
有关“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的争论,一直以来都是当代中国司法制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试图采用经济分析的方法,从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的起源人手,来探讨支撑这两个理论的背后的条件,并据此揭示出“客观真实说”和“法律真实说”的出现,其背后都是有特定的条件支撑的,在条件变化了的情况下,人们所采取的解决问题的工具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无论是“客观真实”还是“法律真实”,在本质上都具有功能性的内涵,是一种工具性的概念.鉴于三大诉讼法的性质和功能各具特点,不能一概而论,故此,本文的讨论仅限于刑事诉讼的范围.  相似文献   
992.
曹恒民 《法学杂志》2012,33(8):150-154
证明标准是由法律加以规定的,指证明主体对案件事实及其他待证事实的证明所应达到的程度,是一个与自由心证密切联系的范畴。它不仅是衡量当事人是否切实履行证明责任的最低标准,同时也是法官根据既有的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心证标准,是一个具有主客观双重性的法学概念。本文以证明标准概念作为逻辑起点,从比较法的视角审视两大法系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特点以获取关于建构我国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有益启示。最后在分析我国现阶段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所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结合我国行政诉讼的特征,提出在法定证明基础上的自由心证证明模式下,建立多元化的行政诉讼证明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993.
新书架     
《中华史纲》蔡美彪/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是199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中国通史》的简本,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近代史所研究员蔡美彪。《中国通史》是我国近百年来最完整、最系统的一套中国通史,用30万字勾勒了至清朝覆亡的中华三千年历史脉络,详略得当,语言精练,确有史学大家风范,是极难得的面向大众的高水准史学作品。  相似文献   
994.
论体验式采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式采访作为一种生动活泼、贴近群众、具有较强现场感和可读性的采写形式,很受读者欢迎。它是记者了解生活、深入生活、体察民情的一种好方法,对提高记者的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很有好处。紧跟着“三贴近”的步伐,我们有必要将这种采写样式继续很好的发扬下去。  相似文献   
995.
程序性证明——一个证据法学不可缺失的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诉讼证明过程要符合程序正义,蕴涵程序正义理念的司法审查原则与程序性辩护的理论建构及其制度化最终要以程序性问题的证明为依托,现有的证明理论无力回应,证据法学理论也因此面临着困境。程序性证明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控、辩一方或双方依法针对各自的程序性请求或程序性争议,在中立的裁判者面前展开的论证或说服活动。程序性证明的主体由控、辩、裁三方构成,各方主体中最为重要的分别是指控方中负责案件侦查的侦查人员、辩护方中的犯罪嫌疑人与裁判方中的侦查法官;程序性证明的对象是程序性请求的理由和程序性争议;程序性证明贯穿于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程序性证明的展开具有灵活性。程序性证明的提出,不仅有助于提升证据法学应有的理论品格,还有助于捍卫和发展"法律真实说"。  相似文献   
996.
吕宁 《法制与社会》2016,(6):124-125
美国学者杰利.S.科恩曾这样描述庭审过程:起诉人将一切证据的线索编排起来,去消除被告人无罪的一切疑点,从而织成一幅完整的罪恶图画;而辩护律师则以不同的方法处理这同一案件。他必须把起诉人编织起来的完整产品拆毁、撕碎、捣烂,要有对这些东西吹毛求疵、穷追猛打,直至彻底粉碎案件基础的思想。可见,辩护权与控诉权于庭审中激烈对抗,辩护权亦于庭审中发挥得最为淋漓尽致,不可否认,辩护权的行使必定会把一幅与控诉别样的“案件事实”的画面呈现于法官的面前,这对于案件事实的查明有何影响,值得我们沉思。以下本文仅探析庭审阶段辩护权的行使对查明案件事实的作用,是越辩越明?或是越描越黑?  相似文献   
997.
致作者     
<正>《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是广东行政学院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探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为主的社会科学理论刊物。本刊竭诚欢迎广大的社会科学专业工作者、各级国家公务员赐稿。一、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和百家争鸣的方针,着力理论研究,突出实践应用,重点  相似文献   
998.
《检察风云》2015,(7):7
2015年全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吕新华的一句“铁帽子王”,红遍大江南北。一时间,“铁帽子王”成为权力不受约束的代名词。和大多数网友想象不同的是,真正历史上的“铁帽子王”,“不仅没法任性,而且权力很小”。近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副教授、清史专家李典蓉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为读者解读历史上铁帽子王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999.
姜宝君 《党课》2014,(8):46-49
2013年是微信突然发力的一年。谁也没想到,微信会突然间成为人们最依赖的即时通讯工具,甚至将功勋卓著的微博都挤到了二线。除了微信的公众号,令人们生活习惯发生变化的就是“朋友圈”。其实,关于“朋友圈”,你我身边都有值得回味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00.
虚假诉讼既损害相对人的利益,又挑战司法权威,应当对其进行规制。然而,在当前情况下,还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虚假诉讼,因为律师的技术支持作为掩盖在其上的神秘面纱没被揭开。虽然律师对当事人的忠诚义务是其提供技术支持的重要依据,但是该忠诚义务并非绝对,律师对法庭的真实义务是该忠诚义务的边界,对律师真实义务的强调有助于解决虚假诉讼这一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