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37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40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中,对考古工作者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提出了期望。在国际形势复杂的当下,文明互鉴如何继续讲好文化自信的中国故事,书写文化交流的新精彩?带着这些问题,半月谈记者专访了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  相似文献   
52.
自2005年起,国家启动了权力支配型的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然而未曾料想,当事人不满鉴定意见而到鉴定机构闹事的风气异军突起、且愈演愈烈。当事人闹鉴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当前转型中国政治法律背景下,鉴定场域中法院/官与社会鉴定机构/人的尴尬,且因为闹鉴立竿见影的效果,而诱导民事鉴定三重异化。治理民事闹鉴,国家理应超越既往,即过度注重对社会鉴定机构/人进行单一行政管控,而应建立以“诉讼规制”为中心的制度体系:规范法官的涉鉴行为,重铸法官对鉴定意见的决断权,建立可靠有效的鉴定争议解决机制与裁断是非对错的政治法律原则。同时,国家必须坚决而果断地惩戒违法犯罪之闹鉴者。  相似文献   
53.
正淳于长,魏郡元城人。他是西汉成帝时的贵族公卿,凭借显赫的母族势力攀附而上,得到皇帝宠信并掠取大量财富,货权纳贿,贪财不止,聚敛无度。他在政治舞台上混迹十余年,于国于民毫无建树。他的人生可以概括成一个字:贪。为贪而生,为贪而死。汉成帝时期,西汉统治日益衰败,外戚专权,贪官众多。上行下效,当时的地方官也都想及时了解皇帝的好恶,以便投其所好。但是由于远离皇帝,他们不得不依靠皇上身边的宠臣替自己疏通,因此便不断向朝廷大臣行贿。而淳于长凭借母族势力获得了黄门郎的职位,官位虽不高,但可出入于宫廷之中,成为皇帝的宠臣,于是便成为官员们寻求的重要对象。他公开向有求于他的人索取贿赂,并且根据贿赂的多少决定向皇帝美言的分量,而且还欲壑难填,多多益善。短  相似文献   
54.
基于中国东南及西南的田野经验,王铭铭教授提出“中间圈”概念以概括相对于中心区域的边陲文化。关凯教授就这一概念及云南民族研究、中国民族学学科发展相关问题对王铭铭教授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55.
《政府法制》2011,(30):13-13
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可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提炼为八个方面:第一,“继承坚持”与“发展创新”互为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有机统一的过程。继承坚持是前提,发展创新是关键。第二,“基本原理”与“文化传统”交互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基本国情、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56.
司法鉴定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刑事案件有效侦破和公正审理的技术保障。但在实践中,刑事诉讼领域一直存在的司法鉴定争议日益突出。产生很多相关问题,既影响司法公正、司法效率,也不利于公民合法权益的维护。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从体制机制、制度设计的宏观层面对刑事诉讼领域出现司法鉴定争议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就如何有效解决该问题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7.
徐克谦 《西亚非洲》2023,(3):26-50+156
中国哲学与非洲哲学之间的比较与会话是一个有待深入开发的研究领域。这两个哲学传统之间一些共同点和相通之处的会话与比较,有助于突破比较哲学研究中往往以西方哲学作为哲学的唯一标准的思维定式,从而揭示人类哲学思维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对基于西方哲学概念逻辑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的所谓普世性进行反思和质疑,进而为探究或建构真正属于全人类的普遍理性、共同价值和世界哲学做出贡献。中国哲学与非洲哲学可以在以下相关话题上展开会话与比较:一是中国哲学与非洲哲学各自的所谓“合法性”问题及其实质;二是中国哲学与非洲哲学关于“存在”问题思考的比较;三是中国哲学与非洲哲学在思维模式和逻辑方法方面的相通之处;四是中国哲学与非洲哲学对个人与群体关系的认知;五是中国哲学与非洲哲学在社会政治哲学与民主问题上的共同话语。中非哲学之间进行会话交流、互相借鉴,将有助于促进中非人民之间心相连、情相通,从而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哲学思想与文化价值观基础。  相似文献   
58.
李远 《当代世界》2023,(4):23-28
习近平总书记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中国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共创人类未来提供的又一个重要公共产品。文明多样性体现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文明交流互鉴对世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全球文明倡议立足时代特征和中国发展实际,既凝聚治国理政精华的中国智慧,又顺应世界现代化大潮,遵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中国既是文明多样性的倡导者,更是文明交流互鉴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中国将以全球文明倡议为指引,携手世界各国以深化交流互鉴开创全球文明发展新时代。  相似文献   
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从形成基础看,世界性普遍交往深入发展、和平发展与对抗冲突并存、全球性挑战日益复杂严峻是习近平关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生成背景;从科学内涵看,习近平关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来源于多样、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来源于平等、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动力来源于包容;从时代意义看,习近平关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多样文明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极大丰富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引领、不断夯实了世界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0.
以全球文明倡议破解文明发展“困境”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将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做出中国贡献。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科学完整地阐释了中国对文明发展的新理念。面对全球“文明隔阂”的观念困境、全球“文明级差”的秩序困境和全球“文明冲突”的安全困境,全球文明倡议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在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供给多层面公共产品和破解“文明冲突”的迷思等方面促进文明的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化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