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7篇
中国共产党   415篇
中国政治   386篇
政治理论   38篇
综合类   8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纳云德 《创造》2003,(12):15-15
一、全面建设小康,必须把农业富民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业、农村和农民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落后社区的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的任务最迫切、最繁重。(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业、农村和农民首先,农业是安天下的基础产业,只有不断推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为日益提高的小康生活提供充裕、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为工业化和城市提供强大的支撑,才能夯实小康社会的稳固基础。其次,对大姚县而言,农民是最大的群体,农民需求是最大的内需,只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2.
文章根据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的深刻见解,联系现实研究了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纳入从关爱入手、转变工作方法两方面的思考,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3.
在2004年3月5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各级政府都要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因为,三农问题已经成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而要解决三农问题,切实有效地加强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就成了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4.
林双川 《半月谈》2004,(9):32-36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搞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不断加以强化和深化。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新思路.中央重新审视中国农业的发展之路.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农村工作新方针.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的措施。政策力度之大.影响之深.实为多年来所罕见。  相似文献   
135.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1979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决定》指出:“要有计划地逐步改变我国目前农业的结构和人们的食物构成,把只重视粮食种植业,忽视经济作物种植业和林业、牧业、渔业的状况改变过来。”从此,拉开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6.
《理论与当代》2002,(5):29-29
根据有关经济理论、国际经验和我国已有的初步实践,在人均收入达到800美元左右的发展阶段,农民收入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向非农产业转移,依赖于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在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条件下,仅仅依靠粮食和农业,不可能解决大多数农民收入的持  相似文献   
137.
面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的新形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山区农业、农村工作必须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破除束缚农业发展的思想观念,更新思维方式,牢固树立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理念,推动山区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破除“自种自食,自产自销”的传统农业意识,牢固树立发展市场农业的新理念。山区农民由于长期受封闭保守思想的束缚,商品意识十分淡薄,严重制约了山区农业的发展。必须教育和引导农民面向市场,依托市场,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山区农业发展的基本取向。不仅…  相似文献   
138.
139.
李清华 《创造》2003,(8):43-43
造成农民增收困难的因素很多,目前关键的问题是农业产业链条短,加工转移能力弱,产前、产中、产后衔接不紧。在基地建设上,没有加工型龙头企业的带动,种养特色和规模优势缺乏支撑,难以形成支柱产业;在加工环节上,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发展滞后,仍停留在“剥皮工业”阶段,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例失衡;在企业规模上,龙头企业小,拉动力不强,市场开拓能力差,在增加农民收入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上作用不大。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要以“基地、企业、市场”和“市场、企业、基地”为主线,采取“正、反弹琵琶”相结合的思路,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  相似文献   
140.
张美 《党建与人才》2003,(10):37-37
在内蒙古兴和县店子镇,提起潘宝这个名字,认识他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因为他不仅是位一心为民的好干部,还是一个痴心造林的好支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