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3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6篇
各国政治   361篇
工人农民   557篇
世界政治   48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8篇
法律   3380篇
中国共产党   15294篇
中国政治   18255篇
政治理论   3187篇
综合类   5004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257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351篇
  2020年   509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549篇
  2015年   1078篇
  2014年   3209篇
  2013年   3220篇
  2012年   3794篇
  2011年   3740篇
  2010年   3775篇
  2009年   4355篇
  2008年   4407篇
  2007年   3350篇
  2006年   3620篇
  2005年   2052篇
  2004年   2006篇
  2003年   1744篇
  2002年   1441篇
  2001年   1131篇
  2000年   1150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回访复查阶段,我们随辽宁省“三个代表”采访团到康平、法库、辽中、东陵,采访了8个村12户。 走近乡村,走近田野,走近那些脚踏实地、风尘仆仆、一门心思领着农民朝前奔的基层干部,由衷的感情、感动随春风荡漾在无边的田野、天空和阳光里。 我们党的基层干部已经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深地根植在了土地里,根植在了老百姓的心窝里。 ——“在村党员干部身上摸到了党的‘体温’” 在康平县小城子镇乡约村的一条土路上,迎面走来了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张绍云。他饱经风吹日晒的脸,粗壮有力的手和始终有些前倾的走路姿势都雕刻着他与这里的“碱地”、“碱风”抗争了半辈子的痕迹。 他54岁,在这个村做了27年党支部书记。 “康平贫困县,乡约作贡献”。乡约村曾经是康平县贫困村中最困难的村之一,“旱天硬邦邦,雨天水汪汪,只长碱草下长粮”是乡约村过去的真实写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  相似文献   
102.
农村的长期稳定,是保持全国稳定的基础。本文以维护农村稳定为出发点,论述了基层检察机关通过加大打击犯罪力度,强化法律监督职能,正确查办农村职务犯罪,加强法制道德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参与维护农村稳定的系列观点。  相似文献   
103.
104.
《奋斗》2005,(7):F002-F002
黑龙江垦区农业装备水平在全国领先,具有与世界发达国家相当的农业机械化和劳动生产率水平。农机总动力已达368万千瓦。现有大中型拖拉机2.39万台,大型自走式联合收获机8369台、粮食处理中心200座、现代金属粮仓1757座,农用航化作业飞机26架,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高达91%。在新世纪的跨越性发展中,黑龙江垦区着眼于精准、高效、环保的现代农机装备工程成为新世纪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亮点。  相似文献   
105.
王百平 《人大研究》2005,(6):F004-F004
和谐社会,简单地说,就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处于巨变和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目前有诸多不和谐问题,如经济循环不畅、阶层矛盾加剧、政务摩擦不断、区域关系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等。追究根源,这些现象又都与城乡差距拉大、农村发展滞后如影随形地纠缠在一起。因此,“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一个最具根本性、最有决定性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也是最棘手、最难解决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农村的发展滞后,农民占我国国民大多数的现实,决定了“三农”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相比较,更具有基础性和连锁反应性的特点。“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而农民增收的根本举措是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改革开放近3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解决农民就业,一是农业,二是乡镇企业,三是外出务工经商。我省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2046万人,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在700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约1200万人,富余劳动力300多万人。经济落后、城乡差距大、农民贫困是最基本的省情。由于地处西北内陆,观念、资本、技术、产品销路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因此,我省依靠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增长。农业依然是我省农民最主要的就业方式,全省7300多万亩耕地,60%多是山地和旱地,人均3.5亩,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我国绝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已高于或与国际市场价格持平,在中国加入WTO的形势下,农产品价格不可能再提高,要依靠农业富裕,必须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品种结构和质量向优质、专用、多样化发展,这种建立在土地种养之上的结构调整尽管是十分有效的,但同时也是比较有限的;二是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上的规模化,这是农业成为真正赚钱产业的惟一出路。因此,农业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整体上将是一个递减过程。所以,农村劳动力只有进城务工,走转移这条路子,才是增加农民收入最快、最直接、最见成效的办法。2004年我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324.25万人(次),约140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64.40亿元,为农业人口人均增收310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840元的六分之一。劳务输转已切实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劳务经济。一是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一方面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非农化过程提高了农产品价格,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近几年来,我省部分地区遭受了各种自然灾害,但人民群众生活稳定,未出现大批外出讨饭的现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劳务输转发挥了作用,劳务输转已成为农民的“铁杆庄稼”。  相似文献   
106.
苏爱根 《唯实》2002,(11):37-39
扬州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经过“九五”期间连续多年的努力 ,扬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温饱问题已被小康和现代化问题取代。受传统产业结构、区域布局和市场需求的制约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加入WTO后 ,扬州大宗农副产品面临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以数量扩张、劳动密集型投入来促进农业增长和农民收入提高的时代一去不返。同时 ,扬州有着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仪征丘陵山区绵延起伏 ,森林茂密 ,人工湖水天一色。里下河地区绿水平畴一望无际 ,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扬州腹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7.
粘豆包情结     
吕中山 《奋斗》2002,(1):54-54
新世纪第一春来临之际,一位家居尚志县境大房子乡小龙山屯的农民朋友徐中富,不怕天冷路远,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大兜子,迎风冒雪,来到哈尔滨我家里。他一进门就说,快过年了。农村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带点你喜欢吃的粘豆包子。说着将一大塑料袋粘豆包,从兜子里拎出来,放在桌子上。  相似文献   
108.
论中国城市化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中国城市化水平估计在50%左右,比国家正式统计数高20个百分点。作者从东、中、西部农村人口外出打工的调查、城市流动人口统计、民工潮和他们的收入、小城镇建设、国际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农业人员统计标准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比较等方面,对这一判断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9.
马成广 《半月谈》2005,(6):72-73
EM技术对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地发展农业,净化环境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平和县转移农村劳动力10.2万人,劳务转移每年收入3.8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7%,这样一个数据已成为该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是什么魔力把这个农业大县的农民纷纷从田间拉上岸,开辟一条亦工亦农的新路呢?请看来自一线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