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218篇
中国共产党   140篇
中国政治   228篇
政治理论   105篇
综合类   1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农地流转是保障国家粮食充足、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然而,农地流转存在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市场中介组织不完善等众多障碍。因此,采取完善农地产权制度、规范农地流转行为等一系列措施将有效健全农地流转制度,推动农地合理、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142.
作为少数民族群体享有的政治发展权包括共治权和自治权两个方面.在中国现行宪政体制下,这两方面的权利分别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来实现.从实践效果来看,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的具体制度设计中,针对少数民族政治发展权而设的保障措施仍有完善的必要.为使少数民族群体享有的政治发展权在中央和地方的决策过程中不被忽视,必须在决策程序上设置一些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许多环境污染事件相继出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在法律领域需要认识与协调经济发展权与环境权的对立统一关系。两者的冲突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利益需求的不同,环境权聚焦于环境资源的生态价值,经济发展权聚焦于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协调环境权与经济发展权的基本思路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并通过制度化的途径协调冲突,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4.
新农村社区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为新农村社区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在保护农民权益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护农民权益是建设新农村社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新农村社区发展又是保护农民权益的目标和归宿。在我国目前新农村社区发展中,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保障服务和农民权益保护的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使得新农村社区发展受阻。为此,完善根本的法律制度体系,大力促进社区发展,是农民权益保护的基本路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5.
工业化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愈加突出的农地抛荒现象,抑制农地抛荒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中的南方13省域样本数据,文章运用Tobit模型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从地理特征差异视角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地抛荒的抑制性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地抛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第二,农业生产性服务对不同地形的农地抛荒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对平原地区的农地抛荒抑制作用明显,而对丘陵地区和山区的农地抛荒的抑制作用不显著;第三,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在不同地形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效应,综合反映为农业生产性服务水平不足。基于此,应加强丘陵、山区等地区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技术力量,改善其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水平,完善服务链条;把握不同地形农户需求演变趋势,优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结构;制定差异化农业补贴方式,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6.
“乡土中国”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社会事实。土地问题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也是深化改革的关键着力点。优化地权配置,通过土地流转提高农地利用效率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从地权配置角度切入,剖析乡村振兴与农地流转之间的内生关系,探究了当前农地流转的成绩、不足以及困境,以图耦合地、人、业、钱等要素的关系。为推进农地流转体制机制创新,应当加快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网络化的农地流转市场并充分监管农地用途,合理界定相关权利主体及其行为边界,激活土地的多层次权能,促进现代农业与小农户有机衔接,同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农地流转的后顾之忧,殷实农民获得感。  相似文献   
147.
唐俐 《行政与法》2010,(4):22-25
包括海南农垦在内的全国农垦经历了丰富的制度变迁过程,其农地制度也经历了从高度集中统一的公有公用到职工家庭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变化。目前我国农垦农地制度在农地国有资产营运、监管、土地承包经营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应采取明确农地国有资产行使、监管主体、建立国有农地承包经营制度等措施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8.
农地市场化流转是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诱致性创新。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由于诸多障碍因素,市场机制难以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从增强市场机制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基础性作用出发,政府应该从直接的农村土地流转活动中退出,多方面为农地市场化流转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推进农地流转进程。  相似文献   
149.
读罢《民主与法制》2009年第24期《小岗村再现红手印》一文,感慨颇多。遥望30年前,一场滥觞于小岗村的“壮举”,孕育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袤的中国农村大地上响起了第一声改革春雷,农业发展从此开始步入“黄金时期”。然而,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三农问题日益突出,一条深深的沟壑横亘在城乡之间。  相似文献   
150.
农地制度变迁对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的存在,限制了农业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动,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冲抵了农地制度变迁及创新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只有彻底转变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才能还原农地制度创新的绩效,从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