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6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各国政治   204篇
工人农民   500篇
世界政治   4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92篇
法律   2928篇
中国共产党   23836篇
中国政治   16759篇
政治理论   3700篇
综合类   5238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309篇
  2021年   467篇
  2020年   736篇
  2019年   252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599篇
  2015年   1145篇
  2014年   3639篇
  2013年   3854篇
  2012年   4934篇
  2011年   5277篇
  2010年   5471篇
  2009年   4820篇
  2008年   4768篇
  2007年   3549篇
  2006年   3732篇
  2005年   2301篇
  2004年   2141篇
  2003年   1585篇
  2002年   1284篇
  2001年   1017篇
  2000年   881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当前,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有些党组织对党员先进性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和庸俗化的现象。特别是某些基层党组织,为了使少数文化水平不高的党员能懂得先进性是怎么回事,于是便简单肤浅地解释先进性,把先进性随便同一些事物联系起来,甚至把先进性当成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比如,某某机关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前,电脑、复印机之类的设备老是出故障,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后,也没有检修、保养,但设备运转却正常了,该单位领导自豪地说,通过先进性教育,连设备也变得先进了嘛。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很多。  相似文献   
112.
党的十六大提出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党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命题,胡锦涛总书记于近期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表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13.
全州县为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通过创新村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方式,提升村党支部和村委干部的综合素质.并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14.
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回访复查阶段,我们随辽宁省“三个代表”采访团到康平、法库、辽中、东陵,采访了8个村12户。 走近乡村,走近田野,走近那些脚踏实地、风尘仆仆、一门心思领着农民朝前奔的基层干部,由衷的感情、感动随春风荡漾在无边的田野、天空和阳光里。 我们党的基层干部已经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深地根植在了土地里,根植在了老百姓的心窝里。 ——“在村党员干部身上摸到了党的‘体温’” 在康平县小城子镇乡约村的一条土路上,迎面走来了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张绍云。他饱经风吹日晒的脸,粗壮有力的手和始终有些前倾的走路姿势都雕刻着他与这里的“碱地”、“碱风”抗争了半辈子的痕迹。 他54岁,在这个村做了27年党支部书记。 “康平贫困县,乡约作贡献”。乡约村曾经是康平县贫困村中最困难的村之一,“旱天硬邦邦,雨天水汪汪,只长碱草下长粮”是乡约村过去的真实写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  相似文献   
115.
农村的长期稳定,是保持全国稳定的基础。本文以维护农村稳定为出发点,论述了基层检察机关通过加大打击犯罪力度,强化法律监督职能,正确查办农村职务犯罪,加强法制道德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参与维护农村稳定的系列观点。  相似文献   
116.
117.
王百平 《人大研究》2005,(6):F004-F004
和谐社会,简单地说,就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处于巨变和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目前有诸多不和谐问题,如经济循环不畅、阶层矛盾加剧、政务摩擦不断、区域关系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等。追究根源,这些现象又都与城乡差距拉大、农村发展滞后如影随形地纠缠在一起。因此,“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一个最具根本性、最有决定性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也是最棘手、最难解决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农村的发展滞后,农民占我国国民大多数的现实,决定了“三农”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相比较,更具有基础性和连锁反应性的特点。“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而农民增收的根本举措是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改革开放近3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解决农民就业,一是农业,二是乡镇企业,三是外出务工经商。我省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2046万人,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在700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约1200万人,富余劳动力300多万人。经济落后、城乡差距大、农民贫困是最基本的省情。由于地处西北内陆,观念、资本、技术、产品销路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因此,我省依靠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增长。农业依然是我省农民最主要的就业方式,全省7300多万亩耕地,60%多是山地和旱地,人均3.5亩,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我国绝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已高于或与国际市场价格持平,在中国加入WTO的形势下,农产品价格不可能再提高,要依靠农业富裕,必须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品种结构和质量向优质、专用、多样化发展,这种建立在土地种养之上的结构调整尽管是十分有效的,但同时也是比较有限的;二是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上的规模化,这是农业成为真正赚钱产业的惟一出路。因此,农业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整体上将是一个递减过程。所以,农村劳动力只有进城务工,走转移这条路子,才是增加农民收入最快、最直接、最见成效的办法。2004年我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324.25万人(次),约140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64.40亿元,为农业人口人均增收310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840元的六分之一。劳务输转已切实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劳务经济。一是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一方面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非农化过程提高了农产品价格,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近几年来,我省部分地区遭受了各种自然灾害,但人民群众生活稳定,未出现大批外出讨饭的现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劳务输转发挥了作用,劳务输转已成为农民的“铁杆庄稼”。  相似文献   
118.
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快速推进的重要保证。在村民自治的条件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一些什么成功的经验,面临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如何应对和解决?本课题通过对全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示范县的追踪考察,对上述问题做初步的分析与回答。  相似文献   
119.
粘豆包情结     
吕中山 《奋斗》2002,(1):54-54
新世纪第一春来临之际,一位家居尚志县境大房子乡小龙山屯的农民朋友徐中富,不怕天冷路远,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大兜子,迎风冒雪,来到哈尔滨我家里。他一进门就说,快过年了。农村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带点你喜欢吃的粘豆包子。说着将一大塑料袋粘豆包,从兜子里拎出来,放在桌子上。  相似文献   
120.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教育干部,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