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156篇
中国政治   239篇
政治理论   56篇
综合类   7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叶慧 《今日浙江》2013,(17):44-45
2010年年初时,我省还有159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因为地处山区海岛,交通不便,这些乡镇没有银行网点,甚至没有任何金融服务。当地农民存取款,往往要花半天的时间去县城。时隔3年,这一状况明显改观。浙江实施普惠金融工程,不仅消灭了金融网点空白乡镇,还打通"最后一公里",让金融服务延伸到行政村。到目前,我省70%行政村布设了ATM机或助农刷卡机。1.56万个信用村(社区)的居民可灵活享受多种优惠的小额贷款。  相似文献   
15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尽管我国金融的市场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已大幅改善,但我国农村还普遍未能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与城市相比,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之后,金融信贷支农缺位严重,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德州市是山东省的农业大市,  相似文献   
153.
在界定以社区管理为基础的农村非正规金融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探讨社区层次中这一金融形式所发挥的作用;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信息,对2006-2009四年间Z村的农户贷款笔数和额度变化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通过分析发现,Z村中农户对非正规金融的依赖高于正规金融,以社区管理为基础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在Z村发展迅速,并已取代私人借贷成为了非正规金融中的主导力量.这从微观层次验证了以社区管理为基础的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潜力,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中应注重发展的农村金融供给主体.  相似文献   
154.
融资功能是农地的重要功能之一,其提出缘于土地的经济属性及农地的特殊意义.农地融资功能的发挥可将农地内蕴的经济价值转化为流动性资金,为农民谋得发展资金,进而助推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现行规定下,农地融资功能呈制度性抑制状态,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消除负面效应,摆脱制度性抑制状态,亟需对农地融资功能予以强化.强化农地融资功能的关键在于重构农地使用权抵押制度,赋予农民以农地融资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辅助制度.  相似文献   
155.
农村金融市场尤其是信贷供需市场,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其均衡水平和运行效率倍受政府和学者的关注。本文总结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微观参与主体的特点,并给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形状,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交易成本和制度变迁对供给曲线的影响,进而认为政府的制度安排落脚点在于降低交易成本和刺激供给。  相似文献   
15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大量资金的积累和再投入,单靠农村金融不可能满足其需求,财政作为国家公共领域发展的主要资金力量,通过财税政策、收入分配、宏观调控等措施,支持新农村建设,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方面采取积极灵活的财政政策,可以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57.
于浩 《中国人大》2012,(20):23-24
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村经济正由土地经济向金融市场发生转变,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弱质性,又决定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弱质性。涉农金融机构既要面临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又要面对分散的小农户和众多的农村中小企业,进而出现的贷款难、贷款慢的矛盾始终困扰着农村经济发展。在跟随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农业法执法检查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如果一个地方的农村经济缺少金融"造血",农民从事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8.
惠国琴  陈冠宇 《行政论坛》2011,18(4):100-104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发动机"。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是否完善、运作是否协调、功能是否全面,直接决定着金融支持黑龙江省"三农"的效率,决定着我国粮食安全的程度,对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体系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虽然现有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对该省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其本身还存在着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竞争机制、资金外流严重、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和系统性风险大等诸多问题。所以,有必要借鉴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地区)农村金融方面的先进经验,对完善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体系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9.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现代农村经济呼唤着金融支持,金融服务成为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0.
着力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加快构建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近期,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调研,在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和期盼,借鉴"台湾经验"、解剖"县市探索"基础上,提出组建县域农民合作社联合会,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