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50篇
中国共产党   725篇
中国政治   844篇
政治理论   91篇
综合类   1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浅论发展小城镇与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市场启而不动的根本原因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民收入低与我国城市化水平低具有密切关系。增加农民收入 ,最根本的途径是加快我国城市化步伐 ,减少农民数量 ,提高城市化水平。在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中 ,根据我国国情 ,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和农业人口并举 ,以小城镇为重点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发展小城镇 ,重点是提高小城镇对人口、产业、资金等的聚集效应。  相似文献   
992.
吴崇富 《创造》2004,(9):38-39
树立科学的"三农"发展观 发展是人类的主题,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所谓科学的"三农"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陆良的"三农"发展跟全国具有同样的共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尤其是龙头企业的培育还做得不够,农村的"脏、乱、差"现象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中的不协调性问题日渐凸显.  相似文献   
99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农业和发达国家的农业相比,尚有缺乏竞争力的方方面面。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朱镕基总理说,“我最担心的是农业,因为外国的农产品是现代化生产,成本比我们低得多,价格比我们低得多,如果他们大量地向中国倾销农产品的话,就会带来中国农民收入的减少,这对中国将是最大的问题。”针对我国“入世”,农民也都有不少想法和猜测,然而统观全局,目前我们首先应想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94.
晓亮 《理论视野》2004,(3):15-17
我已经写过一篇《从战略高度看“三农”问题》的文章(见《经济问题》2001年第8期)但是,仍感到有些思路讲得不够明确,因此再写一篇。 一、“三农”问题的战略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从来就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根本性问题、任重道远的问题,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和解决,必须有一个长远的考虑和办法。 从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讲,“三农”问题核心是要解决我国城乡经济从二元结构到一元结构的转化问题,真正实现国民经济整体上的工业化历史任务,使“三农”问题纳入到现代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这就要有新的思路、改革开放的思路、市场经济的思路,而不是计划经济的思路。计划经济的思路解决不了  相似文献   
995.
2004年,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这一中心任务,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狠抓专用玉米、优质小麦、优质杂粮生产,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坚持城乡统筹,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不断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力度;坚持…  相似文献   
996.
沈翀  葛如江 《半月谈》2004,(6):54-56
上世纪70年代末诞生于安徽的“大包干”改变了中国农村的进程,直接导致了1982年第一个“一号文件”的出台。今年初,中央再次把第一个文件锁定“三农”问题。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才能把这个“一号文件”落到实处呢?本刊记者特意来到中国农村政策“风向标”的安徽省,寻求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997.
李雪 《中国妇运》2003,(3):48-48
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因种特菜而远近闻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委领导先后来到她的大棚视察,对她学科技、用科技,与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做法给予赞誉和鼓励。她就是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邓庄乡北苏闸村妇女魏新菊。  相似文献   
998.
刘泽民 《前进》2003,(3):4-7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符合国情,顺应民心,催人奋进。它对于调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性,同心同德把我国建设成为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就目前的形势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就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一、提高认识,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999.
《半月谈》2003,(11):16-19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肆虐于我国部分地区的非典型肺炎,对一直保持着良好发展态势的我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那么它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尤其是滞后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政策措施,以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分上下两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刻的分析,现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00.
乔余堂 《政策》2004,(2):29-30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内涵十分丰富,在农业农村工作方面有许多重大突破,是指导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纲领性文献。结合宜昌实际,学习贯彻好《决定》,必须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