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6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211篇
中国政治   266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4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31.
刘汉屏  陈国富 《求实》2002,(10):61-63
农村税费改革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 ,也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如县乡财政缺口加大、分配格局失衡、乡村债务沉重等等。因此 ,改革需要综合配套 ,彻底转变政府职能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以新思路、新举措解决农村税费改革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2.
求知纵横     
《党风建设》2002,(6):21-28
当前官僚主义的三种表现;我国海域首现“可燃冰”;警惕错误价值观;何谓弱势群体;腐败,收入差距和农民负担是最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33.
近年来,乡镇政府由于新办企业、公益事业,改善办公条件和农村“两金”清理等原因,形成了不同程度的负债。乡镇政府适度负债无可非议,但现在乡镇政府的负债几乎都大大超越了自身实际的承受能力,成为乡镇政府沉重的包袱,严重影响了乡镇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发展。化解乡镇政府过度负债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 一、乡镇政府过度负债的现状及原因 当前我国乡镇负债面广,负债金额大,负债情况复杂。据有关资料显示,1999年末四川省南充市481个乡镇中就有456个乡镇负债,负债面达95%,负债总额108559万元,乡镇平均负债237.9万元。截止2000年底,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全区乡镇负债达8692万元,30个乡镇、办事处平均负债290万元,负债最多的乡镇高达1423万元。到  相似文献   
134.
我国农村改革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村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而农民生产积极性能否得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党的农村政策是否符合农民的自身利益。各级党组织在制定农村政策时就应当尊重农民的需求。我国农民的基本需求,可以归结为“求稳、求富”。“求稳”就是农民追求社会环境安定,希望党的农村政策具有连续性、稳定性,而害怕政策朝令夕改无从适从。“求富”就是农民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达到发家致富的目的。如果他们付出的劳动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就会挫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建国初期,我国农民通过土地改…  相似文献   
135.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加强,县域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实现县域经济的突破,使县域经济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创新思维。一、县域经济的定位分析自两千多年前秦始皇设立郡县制起,“县”构成了我国最基本的行政单元,并有“郡县治,天下兴”的说法。建国后,我国继续实行县的行政建制,并把县作为一级经济区域,使县域经济承担起了无可替代的经济角色。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史表明,县域经济很好地担负起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县域作为城乡结合部,处于落实中央政策…  相似文献   
136.
加强农业和增加农业收入是今年中国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从减支也是增收的角度看,农业税费政策试点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总结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中的问题,发展县乡经济,理顺分配关系,是农村税费改革成功、农民减负落到实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7.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中国的根基问题。20世纪中期,土地改革掀起了中国农村第一次革命浪潮;70年代,安微凤阳吹响了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第二次革命的号角;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安徽实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由此揭开了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8.
13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农业部、国务院纠风办、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务院法制办《关于2002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二年二月十日  相似文献   
140.
《当代广西》2004,(3):11-11
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全局性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既要从战略上思考和部署,又要从战术上、战役上高度重视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