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41篇
中国共产党   191篇
中国政治   186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申屠江平 《探索》2007,(5):187-189
"嫁女"权益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村社会矛盾的必然产物,其核心是土地征用补偿费的分配问题,矛盾焦点在于围绕集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内涵和外延等内容展开.彻底解决"嫁女"权益侵害问题,必须从立法、行政、司法入手,并与村集体所有制改革相配套.  相似文献   
82.
《今日浙江》2007,(1):64-64
绍兴县是省内较早实施新村建设的县,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后,绍兴县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适时作出了在全县实施以城带乡、以工促,全面建设小康新村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小康住宅、小康设施、小康环境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83.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时期,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乡村改进实验中提出了“富教兼施”的原则。这一原则将“富”与“教”并重,“随富随教”,在实践中收到了积极效果。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村,解决三问题应该从中汲取经验,从富入手,增进民参与社会主义新村建设的主动性;同时重视“教”,提高民建设社会主义新村的能力。  相似文献   
84.
当前制约民增收的因素很多 ,主要制约因素是村经济体制运行机制不配套。我们要健全村土地政策 ,调整村产业结构 ,规范产品流通领域 ,完善村财政体制 ,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落实村减负工作 ,切实消除体制性障碍 ,以实现促增收 ,促进经济发展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85.
张培健 《当代广西》2007,(16):41-41
工业化与业产业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藤县提出发展工业要与民增收结合,不但顺应现阶段以工促、以城带乡的发展趋向,符合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又从现实需要出发,对加快民增收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86.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生态环境是社会主义新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村生态环境问题又日趋严重。造成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保护与改善村生态环境对新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解决村生态环境问题应着力加强村生态环境教育,提高民生态环境意识;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保障村生态环境公平;加大村生态环境管理力度,推进村环保法制化;转变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村循环经济,建设村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87.
水利工作是一项投资大、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注重社会效益的工作,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配置、防治各个方面,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行管理各个环节,都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作为保障和支撑。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十四师,面对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在推进"三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进程中,面临着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战略性转变的挑战。水利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本文通过分析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水利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十四师目前水利建设队伍的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水利工程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采取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8.
黄春平 《新湘评论》2014,(18):60-61
落成于1996年9月的"知青阁",耸立在炎陵县城西湘山之巅,这是全国第一座知青纪念建筑。作为一名在村插队落户三年并参与知青阁筹建、知青故乡行筹备工作的老知青,刘时雨对这座凝结7000多名来炎知青蹉跎岁月的建筑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七千知青入炎陵"知识青年到村去,接受贫下中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是毛泽东主席1968年底所作的"最高指示"。因此,很多人认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于1968年,而"炎陵县在1963年就开始接受城里知青"插队落户",从炎陵知青阁就可以知道这个情况。"刘时雨说。  相似文献   
89.
刘半原名刘寿彭,与钱穆是常州府中学堂的同学。府中学堂首次招生,刘寿彭是江阴县第一名;二年级考试,刘寿彭乃全校第一;年终考试,仍高居榜首。连中三元,刘寿彭成了学校名人,同学们都以结识刘寿彭为荣。刘寿彭成绩好,思想也进步。  相似文献   
90.
《学理论》2017,(2)
我国村家庭普遍存在的"半工半"经济模式根源于城乡二元分治制度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代际分工结构。一种社会结构必然有与其相对应的社会功能。"半工半"式代际分工结构大致有实现民的再生产、实现相对廉价劳动力的再生产、维护城乡社会的稳定、增加户家庭的经济收入等四个方面的社会功能。正是因为这些功能对个体户家庭和我国总体社会起着积极的作用,因而,我国社会若要在稳定中寻求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这一结构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