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冯友兰论哲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林 《理论探讨》2005,(6):46-48
冯友兰以“思想的反思和思想的觉解”哲学观系统规范了哲学的深刻内涵,并用“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三位一体构架出鲜明的现代化色彩。以“无用之大用”和“内圣外王”推出哲学自身的特征和功能。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在哲学方法上提出“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及“新理学的方法”,力图缓解科学实证和直觉证悟的内在紧张,是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相互结合。这种方法论的视角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境界"说堪称中国人生哲学的集大成者。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语境中,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描摹的"生态人"与冯友兰的"天地境界"有着相同的哲学意蕴,共同启示着后工业社会中人的"生态化生存"。二者对天地境界的高度澄明,不仅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而且深刻揭示了其可操作的实践维度,对于当前的思想道德抑或精神文明建设仍不乏理论借鉴和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无罪于……     
《理论与当代》2014,(5):55-56
正陆其国在3月30日的《新民晚报》撰文指出,一所大学办得如何,校长的作为无疑是关键。清华校长梅贻琦即可证明这一点。梅贻琦上位后有权但不揽权。在清华的教授评议会上,只要教授们提出的建议有利于清华发展,梅贻琦无不赞同,谓之"吾从众"。正因为梅贻琦执掌清华有方,清华得以蒸蒸日上,跻身于名牌大学之列。对此,曾长期担任清华文学院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和教育家,也是20世纪中国极少数学术大师和文化巨匠之一.冯友兰的学术、经历,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交错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可以说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是了解中国哲学在现代中国哲学发展史上不可逾越的一段历程.  相似文献   
5.
1953年2月,我从北师大历史系调出到马列教研室当资料员.此后的一年里,我读了许多杂志,如<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新潮>等.对<新潮>形成一种看法,认为五四运动前的<新潮>比较好,在反封建专制主义方面有贡献,五四运动后的<新潮>就差劲了,宣传资产阶级学说,不拥护十月革命,不关心现实斗争,总之是向右转了.形成这种看法,大概也与<新潮>社主要创始人罗家伦、傅斯年后来的政治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6.
散木 《同舟共进》2008,(4):45-50
【毛泽东说:"没有几个右派朋友,我看你首先就不正确"】1957年6月,毛泽东听取了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汇报"民盟"及民主人士座谈会(5月8日至6月3日,共13次,以及25次工商界人士的座谈会,共有180余人发言)的情况,当他听到罗隆基讽刺现在是"马列主义的小知识分子领导小资产阶级大知识分子"时,愤然说:"最近这个时期,在民主党派中和高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前提出发,比较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形成了关于文化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的一系列观点。他所提出的以“文化类型”说、“继往开来”说和“道统新续”说为内容的“文化三说”观,对于妥善处理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过程中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关系,以及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吸收外国文化的长处等问题,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南书房     
秦朔 《南风窗》2010,(13):96-96
<正>《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美】格里德尔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版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是一个硕大而又沉重的题目,本书尽可能地让书中的人物自己说话,以源于个体生命的体验和感知指出:20世纪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创伤痛苦,深刻到了  相似文献   
9.
王贺 《南风窗》2013,(14):96-96
要了解中国哲学的历史阶程,我们一般都会想到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尤其是前书,堪为中国哲学史的奠基之作,几乎圈定了此后哲学史书写的观念、分期、叙述模式乃至基本看法。不过,胡适的书其实也并不适合做入门书,它的理想读者应是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一定程度之理解的读者。后书虽然最早以英文写成,但由于学生有意反对老师,有时难免为反对而反对,而另一方面,此书回译成  相似文献   
10.
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全面阐述从冯友兰到唐君毅、牟宗三、钱穆的朱子哲学,着重分析他们的研究对于前人的创新以及他们之间各种重要学术观点的差异、冲突以及逻辑演变过程,特别强调冯友兰对于现代朱子哲学研究的开创之功以及唐君毅、牟宗三、钱穆的创新之处和相互冲突,动态地展示现代朱子哲学研究的学术思想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他们的各种学术观点作出深入分析,阐述新观点,力求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