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953年2月,我从北师大历史系调出到马列教研室当资料员.此后的一年里,我读了许多杂志,如<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新潮>等.对<新潮>形成一种看法,认为五四运动前的<新潮>比较好,在反封建专制主义方面有贡献,五四运动后的<新潮>就差劲了,宣传资产阶级学说,不拥护十月革命,不关心现实斗争,总之是向右转了.形成这种看法,大概也与<新潮>社主要创始人罗家伦、傅斯年后来的政治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和教育家,也是20世纪中国极少数学术大师和文化巨匠之一.冯友兰的学术、经历,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交错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可以说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是了解中国哲学在现代中国哲学发展史上不可逾越的一段历程.  相似文献   
13.
散木 《同舟共进》2008,(4):45-50
【毛泽东说:"没有几个右派朋友,我看你首先就不正确"】1957年6月,毛泽东听取了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汇报"民盟"及民主人士座谈会(5月8日至6月3日,共13次,以及25次工商界人士的座谈会,共有180余人发言)的情况,当他听到罗隆基讽刺现在是"马列主义的小知识分子领导小资产阶级大知识分子"时,愤然说:"最近这个时期,在民主党派中和高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前提出发,比较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形成了关于文化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的一系列观点。他所提出的以“文化类型”说、“继往开来”说和“道统新续”说为内容的“文化三说”观,对于妥善处理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过程中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关系,以及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吸收外国文化的长处等问题,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涛 《学理论》2012,(18):25-26
新理学的形而上学的体系,不仅是构成整个冯友兰哲学体系的逻辑构架,也是理解和研究其哲学的钥匙。而新理学的形而上学体系所作的第一个肯定的前提就是"事物存在"。从这样的前提出发,冯友兰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得到四个形式命题及其对应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全面阐述从冯友兰到唐君毅、牟宗三、钱穆的朱子哲学,着重分析他们的研究对于前人的创新以及他们之间各种重要学术观点的差异、冲突以及逻辑演变过程,特别强调冯友兰对于现代朱子哲学研究的开创之功以及唐君毅、牟宗三、钱穆的创新之处和相互冲突,动态地展示现代朱子哲学研究的学术思想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他们的各种学术观点作出深入分析,阐述新观点,力求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在(《贞元六书》中曾论及中国的国风。他在谈论抗战的未来时,指出中国面对日本的侵略,保持着“退而不溃”的态势。在局部上中国面临着失败,但是却永未被敌人所破。无论是军队还是人民都是如此。中国之所以能够保持这样的组织力,源于中国人的道德力。这种道德力构成了中国的国风。因为中国的国风蕴含着强大的道德力,所以中国注定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正>我买过冯友兰的两本书,一本《新事论》是1945年10月商务印书馆的再版书,一本《新知言》是1948年1月商务印书馆的再版书。前一本是抗战时期写的,作者在"自序"中说:"自中日战起,随学校南来,在南岳写成新理学一书。此书序中有云‘此书虽不著实际,而当前有许多实际问题,其解决与此书所论,不无关系。’此书成后,事变益亟,而另写一书,以讨论当前许多实际问题,名曰新事论。事者对理而言,论者对学而言。辨理者谓之理学;说事者谓之事论。对新理学而言,故曰新事论。  相似文献   
19.
有很多学者讨论过"中国为何无科学"这一问题,答案各不相同.梁漱溟、冯友兰、胡适等人代表了人文学科的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有隔靴搔痒之感.比较而言,任鸿隽等自然科学家的看法,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任鸿隽等人的基本看法是:中国之所以没有科学,最主要的原因是归纳方法从来没有在中国得到过发展;归纳方法是科学方法的实质,归纳方法就是科学方法;要在中国发展科学,就必须首先提倡和宣传归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冯友兰在《贞元六书》中系统论述了其对艺术的独到见解。艺术创作须致力于"以技进道",基于对宇宙、人生和本然艺术的深刻觉解,努力寻找最佳的艺术表示,其最高境界是"技进乎道";艺术鉴赏须对艺术品多元评判,既要移情入境,又要超然旁观,要根据艺术的本然样子、多数人的观感和时间的标准来对艺术品进行评判;艺术功用要力求"美善相乐",实现艺术作品调情理,敦教化,引发善的道德行为的社会效果。这些艺术观点对今天的艺术生产和艺术发展仍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