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127篇
中国政治   152篇
政治理论   31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朔风肆虐蔽长空, 败甲残鳞压岳崧。 电绝粮完黔蜀急, 车停人滞粤湘忡。 驱冰破雪多豪杰, 济困扶危尽俊雄。 大爱如歌春意暖, 和谐天地郁葱葱。  相似文献   
232.
《中国民政》2008,(3):F0004-F0004
2008年伊始,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灾害,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抗冰雪,同舟共济渡难关,夺取了抗灾救灾工作的阶段性胜利,谱写了一曲用爱心融化冰雪、用真情温暖中国的壮丽诗篇。  相似文献   
233.
钟学志 《学理论》2012,(16):169+202
黑龙江出版社出版的《冰雪文化学》是迄今为止研究冰雪文化学的第一部系统理论著作,也是建立这一专门学科理论的起始之作。《冰雪文化学》通过研究冰雪文化产生的物质基础、环境基础、客观基础,第一次揭示了冰雪文化是世界性区域生态特色文化的本质。哈尔滨市委书记林铎在批示中指出,作者"潜心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相信这必将成为推动哈市冰雪事业和产业发展的精神和物质力量"。这部著作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学术性和理论性、指导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234.
田岚 《学理论》2013,(16):7-9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绘制了我国未来发展的新蓝图,不仅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还首次设专章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系统阐述,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这不仅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实际上也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特别需要发掘旅游的文化内涵与人文  相似文献   
235.
2008年3月17日,滨城大连,春光融融,轻风宜人。这天,南极勇士王刚义,与辽宁省大连南关岭监狱监狱长高鹰的手握在一起。一个横渡南极,北极,挑战人体极限的勇士,为什么来到了监狱,他和高墙内的服刑人员,发生了什么样动人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236.
周居霞  高桂英 《实践》2008,(4):30-31
2008年春节前后,全国人民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的英雄精神,不由让人想起10年前的1998年抗洪精神。在这英雄的交响乐章中,有一章激情豪迈的和弦,它是由内蒙古送变电公司全体员工们演奏的。  相似文献   
237.
图片说明     
王利 《奋斗》2008,(2):F0004-F0004
中国雪城——第七届牡丹江雪堡,位于牡丹江江心岛,雪堡占地面积约4.6公顷,2007-2008年的雪堡主题是“异域风情,雪域王国”,用雪量达12万立方米,用冰量约1.4万立方米,雪堡内设有神秘沙漠、魔幻森林,快乐小镇等冰雪景观。是牡丹江人民奉献给广大游客的冰雪艺术佳品。  相似文献   
238.
将飞瀑所展现出的流动力量和冰冻瀑布完美地结合,那样地让人陶醉其中,人们禁不住要问,这流动的水究竟是怎样变成凝结的冰呢?  相似文献   
239.
2008年春节席卷南方的大冰灾已过去整整一年,从鼠年一跃到牛年。2008年的大冰灾和汶川地震,无疑都是巨大的自然灾害,给我们的生命、生活和财产等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和损失。但是,由这两场巨型自然灾害所召唤回来的,或者说引爆出来的国  相似文献   
240.
《广东民政》2008,(3):7-7
面对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民政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加强领导,一切工作以救灾为中心、以支援广大灾区困难群众为中心,不惜代价,克服困难,切实组织好救灾保障工作。省民政厅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在雪灾面前,急灾区人民群众之所急,想灾区人民群众之所想,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精神,充分发挥好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作用,顺利完成了各项救灾保障任务,确保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