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99篇
中国政治   89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人大论坛》2008,(11):F0004-F0004
毕节学院是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节教育学院合并组建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系1938年成立的贵州省立毕节师范学校。坐落在黔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毕节地区行署所在地——毕节市。学院主校区在毕节市环东大道中段,分为东、西两区,另有阳山分校区。校园占地835亩,校舍建筑面积16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42.
《当代贵州》2011,(21):63-63
任弼时一生都注意读报,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附属高等小学读书时期,一有时间就去师范部阅览室读报。通过读报,任弼时知道了天下大事,了解了时局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在读报的基础上,任弼时能够独立思考,并尝试着对时局和政事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他在一篇题为《近日闻见录》的文章中,  相似文献   
43.
<正>2010年5月,我有幸随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天津方言文化寻根调研组一行前往安徽省,就天津方言的起源进行考察调研。此次考察的行程沿皖北的宿州—灵璧—固镇—蚌埠—风阳逐步展开。其间所见所闻,使笔者获益匪浅,在此,我想将自己的感受记述下来,以飨读者。我们用过早饭后从天津出发,  相似文献   
44.
《贵州政报》2014,(4):30
正黔府函[2014]43号黔南自治州人民政府:你州《关于正式设立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请示》(黔南府呈[2014]10号)收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教发[2011]9号)和《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教发[2006]18号)有关规定,现批复如下:  相似文献   
45.
1949年2月 ,我的父亲随国民党部队败退至台湾 ,幼小的我便由我的姑母抱养。在姑母、三叔、小叔共同资助下 ,我读完了小学、初中。1966年7月由芜湖师范毕业分配来铜陵有色公司 ,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至今。然而我对自己的父亲却是一无所知 ,大人们告诉我的是 :你父亲解放前就死了。因此七十年代 ,我还多次在地面上划一个圈 ,为我父亲烧上几刀纸。1981年5月的一天 ,我突然收到一封美国来信 ,打开一看 ,原来是我父亲从美国寄往祖籍然后转来的一封亲笔信 ,内容不多 ,却表达了父亲寻找大陆亲人的急切心情。由于当时台湾对大陆处于封…  相似文献   
46.
一路上,父亲的经历一幕幕在我脑海里展现,我一面回想一面按照时间顺序把它们串起来,思索着其中隐含的人生逻辑。时间似乎过得很快,不知不觉旅程就结束了,飞机到达法兰克福机场。次日,我们一行与驻德国使馆教育公使衔参赞姜锋等会合,驱车前往斯图加特。25日上午,天空晴朗,阳光明亮,在当地10月底这样的好天气十分难得。我们在斯图加特机场又与史明德大使会合。然后我们与专程前来迎接的大学校长恩格勒乘他的校长座驾  相似文献   
47.
父亲的大学     
李晓 《公民导刊》2013,(7):53-53
<正>1959年秋,父亲考入了家乡城市一所师范专科学校,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那年,父亲已经21岁了,在班上算大龄青年了。他穿灰色咔叽布上衣,脚踏爷爷编织的一双草鞋迈入了大学校门。老师问他:"你没有解放鞋啊?"父亲尴尬地低下了头。一周过后,爷爷进城卖了扫帚,陪着父亲去店里,花了1元6毛钱,买了一双解放鞋。那天,父亲一直把鞋抱在怀里。爷爷陪父亲来到一家卖包面的馆子里,吞了吞口水问:"多少钱一碗?"老板回答,1毛5。爷爷说,来一碗吧。那一碗包面,爷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吃了吧,读书比种庄稼还辛苦。"父亲埋下头,吃了几个包面后,又推到了爷爷面前:"爸,我肚子不舒服,您吃了吧。"爷爷明白,父亲是在装,他索性站起身:"我也不想吃,那就走!"父亲走了几步,又退回来,  相似文献   
48.
1913年秋,出生江油贫苦人家的王右木靠半工半读毕业于成都通省师范学堂。1914年考取了日本明治大学经济系中国官费生,启程东渡日本,学习经济之道,决心学成归国后,以办实业救国。  相似文献   
49.
王鹏志 《前线》2009,(3):26-28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回顾总结党的建设工作,对于在新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意义重大。为了深入认识这一问题,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著名党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静如。  相似文献   
50.
周勇 《传承》2009,(17):34-35
1923年,陶行知致力于平民及乡村教育。他脱下西装,换上布衣草鞋,住到牛棚里。他觉得,只有这样,才可以了解自己的祖国,进而找到真正贴近中国"国情"的教育道路。然而,四万万同胞中,百分之八十五生活在贫困的农村,七千多万儿童失学。可想而知,任务有多艰巨。于是,陶行知想到了"师范教育",他打算培养一大批和他理想一样、思路一样的教师,来和他一起承担改造"国情"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