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1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35篇
各国政治   69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15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0篇
法律   1306篇
中国共产党   986篇
中国政治   1262篇
政治理论   606篇
综合类   100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429篇
  2013年   403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427篇
  2009年   440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底下的几个二级学科当中,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研究整体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这门学科。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必须做到逻辑还原、文本还原、历史还原三者有机统一、互相印证,才能避免独断论;必须做到逻辑和历史、事理和史实紧密结合高度一致,它才能是科学的、有预见力的,从根本上消除苏联范式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2.
《北方法学》2018,(1):110-124
传统行政法理论(如依法行政原则、合法性标准)为行政法治化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奠基性作用。但是,传统行政法理论以规制行政和行政救济为主导之定位限制了行政权最大功效的充分发挥并使之呈现僵化之势。行政革新理论针对此提出因应之策,主要包括公私协力理论、行政过程论及行政法律关系论等。在传统理论动力不足和新兴理论能动关照背景之下,"最佳行政"理论呼之欲出。最佳行政理论是指在行政法上,行政活动能够达到最为恰当、最符合行政目的之状态。最佳行政既是一项指导原则(与依法行政相对应),又是一项具体标准(与合法性相对应)。最佳行政理论是为行政权设置缰绳,既防止其脱法,又给予其发挥自主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实践性、条件性、创新性、系统性、优越性、开放性的基本特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对于深入学习和领会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的精神,对于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对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4.
康树元  颜小燕 《前沿》2012,(4):24-25
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催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各个方面都完整准确地体现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在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温《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经典论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5.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适应了行政主体职能不断扩张的需要,弥补了立法局限性和滞后的弊端,提高了行政主体应急能力和执法效率,有利于法律实体公正的实现。与此同时,由于行政主体本身的强势地位,很容易造成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使行政行为违背法律授权的目的和宗旨,执法者甚至可能利用自由裁量权谋求私利或达到非法目的,使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任意增减。为此,需要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从行政角度而言,行政案例指导制度、行政裁量权分权制衡制度、行政裁量权绩效评估制度、行政裁量权层级监督制度、行政人员综合素质培训机制是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6.
张立伟 《理论视野》2012,(10):42-44
控烟方面的权利论争是关涉控烟立法正当性的根本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控烟立法涉及到的权利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7.
李勇 《人民检察》2012,(7):66-67
刑法学是一门研究恶的学问,时刻带着一副严峻、冷酷、不容亲近的面孔,神秘、精致、深不可测的内涵,难道就总是与轻松悠闲无缘,与温情幽默对立?跨入深奥的刑法学大厦,是否也有悠闲之门可借经过?我国台湾刑法学者林东茂先生在其著作——《刑法综览》的序言中指出,此书就是"让读者悠闲地通往更精奥博大的刑法之林",并希望"读者不必用沉重的心情看这书,读书地点亦可不拘,咖啡厅、草地上、卧榻之旁,行旅之中,皆无不可"。①就此,林先生似乎为莘莘学子指明了探寻刑法奥妙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18.
论感觉公正     
蔡慧永 《中国审判》2012,(10):92-93
理论上通常将司法公正分为"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类。但对老百姓而言,他们只关心办案过程公正不公正、结果公正不公正、说话公正不公正。凯尔森的相对正义论就认为,正义不过是个人或个别集团的感情的任意表露,宣称某某行为是公正的,只不过表明我赞成这个,我也希望你这样做。简言之,民众在看待正义问题时是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笔者建议在司法公正的研究中引入"感觉公正"这一理念。所谓感觉公正,即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以实体、程序和  相似文献   
119.
林木扬 《法制与社会》2013,(32):126-127
当前,我国非诉行政执行主要是通过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机关自力执行为补充。但这种运行机制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很多问题难以实现其设立初衷,在学术理论界也都备受争议,因此,对非诉行政执行机制进行分析和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非诉行政执行机制的探讨分析,结合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的试点经验,提出以下构建思路:在目前《行政强制法》对非诉行政执行的规定未作出大的改变的情况下,非诉行政执行权尚未具备全部回归行政机关的条件。在此,非诉行政执行宜采取分权运行机制作为过渡方式,待日后条件时机成熟,再通过立法将非诉行政执行权全部赋予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120.
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理论的引入,对我国法治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是避免突破刑法的规定处罚行为人,其核心思想是保障人权,这与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理论不谋而合。在我国现有的犯罪体系下,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能够自洽,并不存在体系障碍。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理论将从违法与有责两个阶层阻却犯罪的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