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7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35篇
各国政治   69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15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0篇
法律   1306篇
中国共产党   986篇
中国政治   1262篇
政治理论   606篇
综合类   99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429篇
  2013年   403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427篇
  2009年   440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模糊思维论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界定了模糊思维方式并提示其客观根据,论述了模糊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阐明了模糊思维方式的重要意义,从而指明了模糊思维乃是现代科学和现代哲学正在探索的一个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72.
"议行合一"与中国政府体制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议行合一”是巴黎公社在革命特殊时期所采取的非常措施 ,其有效性没有经过历史的检验。马克思恩格斯也没有将其上升为社会主义政权组织的一般指导原则。“议行合一”本身带有明显的空想和集权的色彩 ,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权力配置和政权组织的一般原则。当代中国政府体制的重新建构 ,不仅要在理论上抛弃带有空想色彩的“议行合一”原则 ,更重要的是在政府过程中改变“议行合一”、权力高度集中的实际运作模式 ,以分权原则来指导中国政府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3.
为了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精神,2004年6月26日,由广东经济学会、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及中共广东省委党校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党校协办,在中共南山区委党校召开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创新研讨会”。以王珏、卫兴华、李其庆、张小冲等为代表的北京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和广东经济学界的领导、专家、学者等,共计40多人会聚一堂,就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创新问题,结合中共南山区委党校何明副教授的《商品论》著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上还高度…  相似文献   
74.
转型期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分权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过程中 ,伴随着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趋向多元化 ,其权力主体和利益主体多元化趋势也日渐显现 ,城市社区权力结构将会出现整体性变迁 ,管理权力重心下移、政府还权于社会、还权于民将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从总体来看 ,我国城市社区自治权力的应然要求与现实情况还存在较大的距离与矛盾。文章以建立健全社区管理法律法规、确定政府行政权力与社区权力的有效边界、重塑制度创新主体和协调利益关系为维度 ,提出解决社区治理中分权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5.
论宪法变迁的立论基础及其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变迁是一个不同于宪法修改的独立的理论范畴.经济基础论、政治动因论、思想根源论是宪法变迁作为独立的理论范畴得以成立的立论基础.只有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之内的宪法变迁才是正当的,宪法变迁必须遵循宪法原则、宪法规范的基本含义及社会现实的合理要求这三重界限.  相似文献   
76.
在西方哲学中,对“怀疑”的认识论意义有不少论说,其中有持否定态度的“目的论”、“唯意志论”和持肯定态度的“手段论”。受“手段论”者的思想启发,我们认为,“怀疑”是一个既是否定,也是创新的认识范畴;“怀疑”的认识论意义在于,“怀疑”是人类认识在不断突破和创新前人的思想和认识而不断逼近真理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促使了哲学新范式的开创和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它不仅包括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样也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作为主体的人的不同认识活动(效用论和境界论)而导致不同的结果(异化和和谐),从而使人们自觉地规范主体行为,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78.
在当前形势下,开展刑事侦察防范是加强刑侦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对于刑侦部门专业化建设,强化业务基础工作,建立刑事犯罪情报信息系统,增加发现犯罪、制止犯罪的方法手段,寻找更多的侦破案件途径,提高刑侦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有效地预防犯罪、减少侵害结果的发生和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9.
体验论幸福感的观点认为:幸福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主观反映,它既同人们生活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又体现了人们的需求和价值取向;幸福感是由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80.
现代性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秩序、政治体制、文化状况的统称.质疑现代性、批判现代性是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与价值取向.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质疑,主要有:以"微观权力论"质疑批判了西方所谓的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自由民主制度;以"工具理性"概念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异化为统治人的力量,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以"非中心化"思想,质疑现代化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中心主义,诸如,人类中心主义、个人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等等,同时表达了对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的价值和利益的关注.这些质疑对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启迪是:首先要明确我们搞的现代化不是西方化,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社会主义道路,促进生产力发展,才能避免西方现代化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在现代化进程中,要注意从产生异化的原因入手,创造条件防止科学技术异化为统治人的力量;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拒斥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正确认识、处理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矛盾,求得经济与社会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