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程默 《南风窗》2008,(19):69-71
许多地区的地方财政"退化"成名副其实的土地财政,地方政府退化为"房地产商的附庸"。这一局面的形成要从分税制说起,因为分税制是土地财政的根源。而最新的财税体制改革不仅没有朝着"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方向演进,反而在"强干弱枝"的路途上越走越远,地方政府收入与支出的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02.
读者     
《南风窗》2008,(1):6-6
税改:要找个合理的支点(2007年12月下《分税制走到十字路口》)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税收,就是经济社会的杠杆,也是社会再分配的杠杆。不同的支点,决定了不同的结果。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中央政府的财政汲取能力,也由此引发了"分灶吃饭"后中国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以下财政的窘迫状况。不可回避的现实就是:分税制十多年,中央财政持续大幅度增长,地方财政赤字日趋增大;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地方财政重要来源,社会贫富  相似文献   
103.
中央通过分税制改革掌握了绝对的收入管理权限,致使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自给能力都出现方向变化。地方政府为了应对这一变化开始脱离正常的轨道寻求其它出路。因此分税制改革的实质便演变成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变相的博弈。目前只有通过调整收入管理权限、改进省以下分税制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才能使博弈迈上正常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经过几次大的放权与收权的调适,最终转向以市场为主导,培育市场主体,转变政府职能的现代化中央与地方关系之路。本文意在整理改革开放以来央地关系变迁的思路,归纳其逻辑,总结其模式,并指出其规律性和启示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5.
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禁止地方发行公债,但最近中央财政部的一项政策允许地方发行公债,这一举措引起了理论与实务界关于地方公债发行的讨论,本文简要分析了地方公债对地方财政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地方公债的潜在作用并不能成为允许地方公债存在的理由,中国目前的国情并不是发行地方公债的成熟时机。  相似文献   
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政府间财政关系,经历了中央计划(1949—1978)、财政包干(1979—1993)和分税制(1994至今)三个体制阶段。论文借助财政联邦主义的政治经济分析框架,试图就如下问题做出回答:在不同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制度下,财富和收入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是如何分配的?国家财政收入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在不同的地区之间是如何分配的?谁是受益者?谁是受损者?其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107.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确立了我国现行的地方税制模式,但实践表明,我国的分税制改革和地方税制模式都是过渡性的,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因此,文章从改革和完善我国地方税制的现实意义入手,针对我国现行地方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地方税制的若干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8.
地方公债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南萌 《理论前沿》2003,(24):36-37
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存在着大量不规范的举债行为,使得地方财政运行潜伏着严重的债务风险。本文从地方公债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辨证关系出发,指出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是规范地方政府发债融资,防范债务风险的有效途径。当然,要发挥地方公债的积极作用,需要对债务的监管体制、发债主体、债券种类、发行时间、债券利率等进行合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9.
《学理论》2013,(29)
近年来,土地财政问题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土地财政作为我国财政体制的独特现象,有一定的合理根据,但其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土地财政暴露出我国目前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某些问题。解决土地财政问题的相关对策:完善现有的财政体制;完善土地增值收益的利益分配机制;完善土地政策,加强土地管理。  相似文献   
110.
叶姗 《中外法学》2012,(4):782-799
分税制改革确立了税权集中在中央的基本原则: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预算收入,因此,地方财力由地方自有财力以及上级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构成,中央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促进全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自此,税权持续向中央集中。税费改革后,非税收入也逐渐纳入预算管理,同时,事权却不断向地方分散。中央既要抑制地方要求分享税权的冲动,又必须在税收立法时适度兼顾地方税收利益诉求。考察国务院、中央财税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近20年制定的税收规范性文件,不难发现其中隐含的税权集中的形成及其强化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