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本文从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这个角度来阐述预算法的修改,《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政府债券,但实践中地方政府利用其他方式规避该条规定变相发行举债,《预算法》应做出相应修改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  相似文献   
162.
刘尚希 《学习月刊》2012,(21):18-20
会各界对分税制的议论越来越多、也拔得越来越高.有人甚至认为分税制是我国当前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总根源。县乡财政困难,有人认为是分税制致使中央集中财权财力太多的缘故;  相似文献   
163.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发展和国家财政收入连年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县乡级财政困难越来越突出。”这是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召开之前,来自山东的全国人大代表姜健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的一个事实。她告诉本刊记者,这是由于一方面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施,上级集中了较多收入;另一方面县级财政负担了大量的刚性支出和配套支出,导致县级财权与事权不一致。为此,她在全国人代会上领衔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县级财力保障机制的建议》的议案。  相似文献   
164.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地方财政呈现出以土地财政活动为主的特征,而分税制更加强化了这一特征,土地出让金及土地相关税费收入开始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特别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土地财政愈演愈烈,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探寻破解土地财政的有效途径,减轻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5.
陈峰  刘照勇 《法制与社会》2010,(23):158-158
发行地方债券对减轻中央财政负担,规范地方政府的筹融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地方债券制度实属一片空白。本文从分析我国发行地方债券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通过对发行地方债券存在的风险考量,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地方债券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6.
王华春  赵蕊 《长白学刊》2010,(5):109-114
开征物业税将有利于国家从宏观上以税收手段调控和规范房地产市场,有利于以财权事权对称前提下协调和兼顾中央和地方政府两个主体的积极性,为地方政府提供长期稳定税源和持久有效激励,以此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发达国家制定了完善的物业税征收管理体系,特别强调发挥物业税在宏观经济调控和收入分配调节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开征物业税是成功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可以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做法基础上,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商业地产开始试点,有计划地全面开征物业税。  相似文献   
167.
只有事权与财权以及相应的财力相匹配,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才能相对稳定地方保护主义新表现地方保护主义不是一个新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地方保护主义问题特别严重。各地之间市场封锁,技术先  相似文献   
168.
运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探索了制约我国物业税税制改革的财政公共管理体制中的约束机制,得出结论如下:不规范的财政分权改革的直接后果造成了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和"逆向软预算约束",而分税制改革给地方政府收入结构带来的"驱赶效应"以及地方政府事实上具有获取体制外资源的强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又强化了地方政府的"逆向软预算约束"机制.在上述财政管理体制环境中进行物业税改革自然步履维艰,因为地方政府"逆向软预算约束"机制是制约物业税税制改革的直接原因;不彻底的财政分权体制缺陷是制约物业税税制改革的根本原因;社会约束不力以及相关制度设计缺陷是制约物业税税制改革的外在原因;税制设计严重老化是制约物业税税制发展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69.
胡小杰 《前沿》2010,(15):57-60
财政自治权是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和发展权的财力保障和物质基础。建国后我国先后实施了统收统支财政体制、包干制财政体制和分税制财政体制。在这三种财政体制下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自治权的实现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由于分税制的相关立法与配套政策存在不足,使得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自治权并未得到充分保障。因此,应当完善与分税制相关的配套立法工作,保障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0.
地方税制度改革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税制改革中都有所涉及,但一直受到某种程度的制约。作者认为,充分发挥分税制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积极性的作用,能以比较充足的地方税收入保障地方政府履行其各项职能。那么,当前我国地方税制存在哪些问题?其改革应当从何处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