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8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9篇
法律   77篇
中国共产党   256篇
中国政治   510篇
政治理论   94篇
综合类   13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近年,国内学界对协商民主模式颇为关注,众多学者对这一模式的起源、定义、发展趋向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很少注意到:协商民主模式的有效运作必须以一国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横切分裂为基础;这一模式内部包含多元参与;其有效运作必须以一国内部经济、宗教、语言、民族、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非两极化为前提。协商民主模式的发展必须注意多元参与和运作前提等等。对中国共产党÷八大代表结构变化的分析可以判断出:我国正在完善多元协商模式,而且,这一模式将有效维护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52.
安全环境与"伊斯兰国"恐怖势力在北非的扩张具有直接的关联和互动关系。"伊斯兰国"势力的全球扩张是一种重要现象,其在北非的扩张尤为突出。"伊斯兰国"势力在北非的组织、暴力、宣传扩张,都利用了西亚、北非和更大范围内的安全环境条件,而"伊斯兰国"势力在北非的扩张又在北非、西亚-北非-西非、全球等圈层引发安全环境的压力。打击"伊斯兰国"势力及其在北非的扩张,可以考虑从安全环境角度着眼。  相似文献   
53.
如何牢牢掌握藏区反分裂斗争主动权,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藏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藏区长治久安,必须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解决藏区面临的特殊矛盾;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通过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发挥藏传佛教的积极因素;揭露达赖分裂集团的分裂图谋,认清达赖分裂集团的本质;加强藏区干部队伍建设,奠定藏区反分裂斗争的基石。  相似文献   
54.
责无旁贷挑起反腐倡廉工作重担 1949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11月9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朱德任书记,王从吾、安子文任副书记. 中纪委成立时,由于全国尚未全部解放,消灭国民党蒋介石残余势力的任务还很重,许多同志包括级别很高的同志对反腐倡廉工作不太重视,普遍认为...  相似文献   
55.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与周边地区的互动关系备受世界关注.近年来,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频频产生摩擦,双方对区域合作机制的认知也存在差异.一些国外学者借机鼓吹"中国分裂东盟"论,把当前东盟内部的不和谐全部归咎于中国,认为中国有意分裂和边缘化东盟.通过对相关观点的分析和解构,可知"中国分裂东盟"这一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一方面,东盟正在发展为一个更加团结的共同体,东盟的"中心地位"通过坚持内部合作和发展对外关系得到了双重保障.另一方面,中国依然需要一个团结和有作为的东盟为其发展提供经济、安全、战略等方面的支持,因此中国不可能也不会分裂东盟."中国分裂东盟"的论调之所以会有一定的市场,实际上反映了东盟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担忧正在加剧,中国—东盟关系遇到了新的挑战并进入"瓶颈期"的现实.这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双方经贸关系发展的动力不足,有关南海问题的纠纷常态化,东盟未能及时适应中国积极有为的对外政策,中国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加深了东盟的恐惧与不安,中美关系调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以及东盟各国国内政治进入复杂多变的状态等.为了推动中国—东盟关系的健康发展,疏导和化解东盟对中国崛起的焦虑,既要提升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水平,也要管控分歧以稳定南海局势,还应重新调整与变化中的东盟相处之道.  相似文献   
56.
论文分析2020年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结果及其对政党政治的影响。根据2016年以来三次选举中不同政党得票情况的起伏变化,观察“蓝、绿”和南北政治光谱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评估政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对岛内选举结果的短期效应和长期影响,进而展望台湾政党政治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7.
陈峰 《新疆人大》2009,(12):1-1
不堪回首的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2009年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痛苦记忆。痛定思痛,新疆各族人民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为重中之重,党政军民齐抓共管,四面八方标本兼治,齐心协力构筑长治久安的铜墙铁壁。  相似文献   
58.
田文林 《学习月刊》2009,(13):46-47
近两年来.伊朗一直处在国际政治的风口浪尖.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神经.而今年伊朗最牵动人心的大事.恐怕就是伊朗大选了。6月13日.如火如茶的伊朗大选最终揭晓.艾哈迈德.内贾德以绝对优势战胜其他3名竞争对手.再次当选总统。因反对派对选举结果的合法性存在异议.加上外国势力干预.伊朗大选后出现激烈冲突.伊朗局势仍在动荡.这位特立独行的伊朗领导人,  相似文献   
59.
美国为了维持世界霸权,必须强化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航天产业的经济效益与威慑力,使其成为美国对东北亚势力渗透之利刃。美国航天产业经济发展和军政策略部署,为其势力渗透提供了先决条件和有力支持。美国航天产业在东北亚各国的势力渗透方式存在差异,对日韩进行航天技术与政治战略的直接渗透,对中俄则进行经贸领域的间接渗透。美国航天产业势力渗透对东北亚各国和区域稳定虽造成诸多消极影响,但在客观上也存在一定的积极影响。我国应该正确认识美国航天产业的势力渗透并采取相应对策,积极应对直接渗透,严密防范间接渗透。  相似文献   
60.
共同体是人类生命活动展开的必然形式,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近代以前的人类社会是共同体本位社会,共同体作为一个统一整体凌驾于个人之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了现代个人的产生,随着个体意识的觉醒、个人主义的不断膨胀造成了个人与共同体关系危机的产生、现代共同体日益陷入分裂困境,成为人类普遍面临的时代问题。马克思对个人与共同体关系的实践生存论把握、从生产方式切入对共同体的历史性理解以及作为人类未来理想共同体形式的"自由人联合体"愿景的提出,构成了矫治现代共同体分裂困境的经典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则是当代中国以马克思共同体理论为遵从,而提出的应对危机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