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67篇
  免费   61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271篇
工人农民   73篇
世界政治   11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28篇
法律   22680篇
中国共产党   2880篇
中国政治   7455篇
政治理论   1243篇
综合类   6726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564篇
  2022年   621篇
  2021年   774篇
  2020年   795篇
  2019年   465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371篇
  2016年   597篇
  2015年   1350篇
  2014年   3572篇
  2013年   3197篇
  2012年   3535篇
  2011年   3909篇
  2010年   3580篇
  2009年   3580篇
  2008年   3288篇
  2007年   2559篇
  2006年   2102篇
  2005年   1685篇
  2004年   1488篇
  2003年   1335篇
  2002年   1324篇
  2001年   914篇
  2000年   718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8 毫秒
911.
2011年11月30日,由山东高院与湖北高院共同承办的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刑事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在武汉举行。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刑事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周玉华出  相似文献   
912.
骆电 《人民司法》2012,(3):49-55
一、法律因素法律因素是指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应严格遵守法律规范,保证裁判依法为之。法律是司法的基础,司法是法律的延伸,法律因素因此成为民事裁判应考量的首要因素。我国实体法与程序法均规定裁判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如民法通则第六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即为当事人的行为标准和法院的裁判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司法实践中,绝大部分案件特别是常规性案件主要依据法律即可作出裁判,这是由司法的本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13.
王赞 《求索》2012,(12):238-240
海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协调的困境主要表现为海事行政机关没有及时将案件移送至交通公安部门,或交通公安部门不接受海事机关移送的案件,致使大量涉嫌犯罪的案件未能成功追究刑事责任。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既有客观上案件信息沟通不畅的原因,又有主观上行业内传统执法理念的误区,实体法上罪与非罪的界限模糊也给海事行政机关带来困惑。此外,检察机关立案监督权的虚置化也是制约海事行政机关依法移送案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14.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中央确定的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近年来中央政法委大力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几年过去了,这项工作进展如何,司法机关通过执法规范化建设发生了哪些变化.人民群众反映怎么样?带着这些问题.2012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一行到北京市高级法院就执法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周永康同志考察了数字化法庭和审判信息管理中心,在线观看了信息球技术演示和法官接待群众、受理案件的情况,对北京市法院在审判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方面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要求各级法院深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促进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近年来,北京市法院系统积极探索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审判工作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依托数字化法庭和"天平工程",实现了对全市法院所有案件各个审判环节的动态管理。近日,本刊记者走访了北京法院,采写了全市法院司法规范化建设的经验和作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15.
公益诉讼是现代法治国家司法改革中所面临的共同时代命题,也是近年来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热门话题,它关系到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是对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虽然目前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设计比较注重个案正义,  相似文献   
916.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立足职能,总结经验,发扬精神,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能力,切实履行第一责任,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全力维护和巩固自治区安定团结的良好政治局面,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相似文献   
917.
言论广角     
《中国司法》2012,(9):4-5
王胜俊:提升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必须确保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司法公开是一种态度、一种自信、一种力量,有助于强化对审判权的监督,增进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信任。要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着力排除观念、管理、技术上的障碍,推动司法工作全面公开、全程公开、实质公开,以利于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进行评判和监督。着力加大程序公开力度,提高立案、庭审、执行、听证等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918.
王彬 《政法学刊》2012,(3):35-40
结合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第二次修改,文章全面阐述了我国刑事证据概念、种类的发展与完善;刑事证据规则的各种类型及其构建样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有关规定,即非法言词证据的界定、非法证据排除的诉讼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非法证据的排除程序,即非法证据排除动议的提起主体、证据收集合法性的证明主体、非法证据的排除主体;同时,指出了刑事证据制度在刑事诉讼法第二次修改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919.
刑事和解在公诉案件中的运用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处于探索中,有一些积极的经验积累,也出现了一些争议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立法上的合理支撑,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从立法高度将刑事和解在公诉案件中加以合理的构建.  相似文献   
920.
加强司法公信建设 提升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胜俊 《求是》2012,(17):7-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这是党中央第一次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司法公信建设问题,对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建设提出了更高层次、更加紧迫的要求。司法公信,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对司法制度、司法机关、司法权运行过程及结果的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