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66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0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52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10837篇
中国共产党   749篇
中国政治   2889篇
政治理论   391篇
综合类   3430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321篇
  2020年   353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548篇
  2014年   1313篇
  2013年   1299篇
  2012年   1387篇
  2011年   1639篇
  2010年   1509篇
  2009年   1619篇
  2008年   1505篇
  2007年   1244篇
  2006年   853篇
  2005年   774篇
  2004年   654篇
  2003年   677篇
  2002年   677篇
  2001年   544篇
  2000年   417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知识产权刑事自诉案件极其罕见。虽然最新的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公诉和自诉的规定,然而在适用现行程序法规定和证据规则的条件下,知识产权遭受侵犯的被害人很难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为了从根本上减轻知识产权刑事自诉人的举证负担,保障其自诉权能够真正实现,司法实践中应当将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的举证规则准用于知识产权刑事自诉案件。  相似文献   
92.
董明亮 《政治与法律》2007,7(3):143-146
刑事检察公诉的特征表现为检察机关依据其职能向犯罪发起的国家公权力的运作过程。其本质表现为以审查刑事追诉、监督刑事法律统一正确实施为手段和载体,主张和维护国家和社会受刑法所保护的利益。刑事检察公诉的特征、本质等事实存在,决定了其价值存在。为了实现其价值目的,刑事检察公诉必须立足于其职能属性,以实现国家和社会其他成员对刑事检察公诉的需要。  相似文献   
93.
未成年人犯罪被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公害,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如何针对未成年人特殊的身心特点和特殊的失足原因,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方式,从根本上矫正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国际社会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上呈现出非犯罪化、非监禁化、非刑罚化的趋向。在这种社会和司法背景下,被认为能够有效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刑事和解制度开始在我国萌芽。  相似文献   
94.
面对刑事案件数量急剧上升的现实,我国司法界提出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但对于"宽缓"的刑事政策,在我国学术界和侦查实务界鲜有探讨。根据在刑事侦查工作中极易出现的问题,应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前提,尽力避免"立案扩张"的做法,并严格规定和执行立案程序。  相似文献   
95.
调解与审判合一,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司法的优点。但正是因为调审合一有着明显弊端,我国古代司法向近代变迁时呈现出调解游离于审判之外的态势,这是利于依法治国及彻底解决纠纷的因素,值得我们在当代司法中借鉴。  相似文献   
96.
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 ,我国应建立与对外贸易相协调的专门海关法院。借鉴美国海关法院制度的经验 ,创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中国海关法院制度 ,对扩大改革开放、促进国际贸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7.
夏霆 《行政与法》2003,3(3):80-81
民事诉讼合意的法理根据在于一个前提、一种局限和三项目标。一个前提是指诉讼当事人是理性人,能在诉讼中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一种局限指审判自身的局限使得它不得不在一定范围内放任当事人的合意;三项目标即指人们认为诉讼合意能够达到价值上、经济上和社会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98.
在现行刑事诉讼架构中,被害人在轻微刑事案件的处理中并未实质性发挥主动作用。在立法层面,尽管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170条对自诉案件的规定试图为被害人权益保护提供救济途径,但在实践中效果不佳;在司法实践层面,实务部门积极探索的刑事和解制度,虽然社会效果明显,但因欠缺理论依据而名不正、言不顺。在公诉案件中应设立控告才处理制度,对有些纯粹侵犯公民私人权益、对国家、社会利益没有造成明显危害的犯罪,只有在被害人向公安或检察机关提出控告时,国家才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以被害人行使控告权作为案件进入公诉程序的启动按钮。  相似文献   
99.
诱惑侦查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已为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所普遍认可并广泛运用。我国司法实践中也常运用诱惑侦查的手段来破获案件,但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缺乏相关的规定,使诱惑侦查的适用缺乏规范。鉴于此,应在研究诱惑侦查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法律层面上明确诱惑侦查的条件、程序、证明及相应的法律后果,从而全面构建我国诱惑侦查程序。  相似文献   
100.
毛立新 《政法学刊》2006,23(1):76-80
为实现审判中心主义,必须抑制侦查对审判的影响,通过一定诉讼机制,实行侦审阻断。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由于侦审阻断机制不健全,导致侦查中心主义,庭审流于形式化、走过场。应借鉴域外两大法系的做法,正确理解侦审阻断的概念与法理,完善我国侦审阻断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