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与香港蒙妮坦国际集团携手合作,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合作教育管理体制,确立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创建三个层面的实践工作环境,实施教学实训和工作服务一体化,从而探索出多元化教育学生的成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制备抗鸭坦布苏病毒(DTMUV)囊膜(E)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将鸭坦布苏病毒E基因进行原核表达,目的蛋白被纯化后免疫6周龄雌性BALB/c小鼠,按常规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间接ELISA方法筛选及3次连续克隆化共获得6株能稳定分泌抗E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它们分别被命名为1F3、1G2、1B11、2A5、3B6和4F9。Dot-ELISA及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这6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原核表达的E蛋白特异性结合。经间接免疫荧光(IFA)试验验证,这6株单克隆抗体均能识别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的细胞,且荧光主要位于细胞质中。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6株抗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今后鸭坦布苏病毒快速的病原学诊断以及E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3月中旬,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黛安娜·范斯坦在国会发表近40分钟的讲话,严厉抨击美国中央情报局(以下简称中情局),谴责其非法搜查参议院情报委员会调查人员的电脑系统、阻挠该委员会对中情局"虐囚"事件的调查。范斯坦公开"宣战",将美国国会和中情局多年来的宫斗从幕后推到前台。美国媒体称,国会和中情局之间的恩怨复杂,堪称一部真实版的《纸牌屋》。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称,范斯坦是"一个能够约束中情局的女人"。  相似文献   
14.
林五 《侨园》2015,(4):26-27
几个世纪以来,各国由于种种原因,其不少舰船沉没于浩瀚的海洋中,同时也带走了大量金银珠宝,成为当今人们梦寐以求的宝藏。首先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值得人们关注的沉船吧。"泰坦昆克"号"泰坦尼克"号是一艘4.6万吨排水量的"不沉底"远洋客轮,然而在1912年处女航行中却碰撞在冰山上,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沉没于北大西洋,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海难事件。直到现今为止,"泰坦尼克"号一直是富有传奇性色彩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何杰 《国际资料信息》2010,(6):20-22,11
普什图人起源于苏莱曼山谷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阿富汗的东部、南部以及巴基斯坦的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普什图尼斯坦”问题(the Pashtoonistan Issue)实质上就是巴基斯坦一侧普什图部落地区的归属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美国经历了一个所谓的"镀金时代"。这一时期,美国的工业产值迅速赶超英法德等欧洲强国,与此同时社会财富急剧积累。但这个时代恰恰也是美国历史上政治最腐败的时期,政党分赃、官商勾结、以权谋私的现象滋生蔓延,最终激起社会强烈的改革要求。"贪污与无法无天的风气,乃是美国风气"1905年,有一名法国人绘制了一幅美国"腐败地图",对美国45个州的政治状况进行了区分,结果只有  相似文献   
17.
<正>1912年4月10日上午,英国南安普顿港可能是世界上最热闹的地方。码头上,挤满了旅客和送行人群,叫喊声、笑谈声与鸣笛声不绝于耳,他们的共同背景都是身后那艘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邮轮——泰坦尼克号。随着2223名登船的人流,8个中国人的身影闪烁其中。他们来自哪里,又去纽约何为?  相似文献   
18.
19.
赫西俄德的<神谱>有近一半篇幅与提坦神族有关,赫西俄德在500多行神谱诗中悉心成就提坦神族形象的含糊性.重新解读长期困惑西方学者的文本疑点,能深入领会诗人隐藏于神话诗歌背后的道德教诲.  相似文献   
20.
2013年是《开罗宣言》发表七十周年。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誓言为达成《开罗宣言》的目的和宗旨,约定对日作战直至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为止。《开罗宣言》与随后发表的《波茨坦公告》以及日本投降书,作为重要的国际法律文件构成二战后限制日本主权的法律基石,也为捍卫中国人民的抗战成果提供法律保障。七十年来,《开罗宣言》是东亚国际秩序的基石,它不仅是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基本文件,是对日关系正常化的法律基础;也是解决台湾问题,处理钓鱼岛等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坚持《开罗宣言》就是坚持国际法发展的正确方向,否定《开罗宣言》则是对历史进步的根本反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