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08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71篇
各国政治   166篇
工人农民   452篇
世界政治   8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77篇
法律   5333篇
中国共产党   4280篇
中国政治   5365篇
政治理论   1853篇
综合类   3022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509篇
  2014年   1406篇
  2013年   1504篇
  2012年   1842篇
  2011年   2029篇
  2010年   1905篇
  2009年   1736篇
  2008年   1974篇
  2007年   1561篇
  2006年   1407篇
  2005年   1075篇
  2004年   866篇
  2003年   746篇
  2002年   685篇
  2001年   566篇
  2000年   401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和谐发展观协调多元利益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改革进程中协调多元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前提。随着我国的改革向深层次推进,利益分化和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在利益整合中维护社会公正、在效率和公平的平衡中继续推进改革和发展、确保社会各阶层都能从改革和发展中实现收入和福利的增进,是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2.
法的功能在于调节、调和与调解各种错杂和冲突的利益。本文以当前群体性事件的三个热点为例,分析了由于法律缺失和不完善,不依法行政、滥用权力,司法不公及司法权威受损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的关系。提出一方面我们应当教育群众通过合法途径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应通过加强法制建设,约束行政权力、规范行政行为,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保护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83.
WTO反倾销法的宏观分析——以国家利益为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TO反倾销法主要指与 1 994年关贸总协定有密切联系的《1 994年实施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六条的协议》(下称《反倾销协议》)。本文从国家利益的视角 ,注重从宏观和内在动机以及国际经济相互竞争与依赖的现实 ,扼要地分析了WTO反倾销法的主要功能和体现的国家利益 ,指出 :一国制定与实施反倾销法 ,不仅要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实力与对抗性措施的制约 ,而且也要与国际性法律规范和国际公共利益相协调 ,唯有如此 ,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84.
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任 《法律科学》2007,25(5):145-154
建立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是完善我国合同法的迫切需要.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当事人是否可以像在两人合同中一样协议变更或解除第三人利益合同.在没有第三人同意的情况下,当事人行使变更权和解除权虽不应当完全否认,但是必须受到限制.具体标准取决于建立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的宗旨和该合同的特征.作为一般法规范的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制度将与我国现行合同法律法规共存,形成完整的体系.并在实践中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予以适用.  相似文献   
85.
詹复亮 《中国法律》2006,(3):14-16,66-70
现代社会是商业化社会,商业活动十分繁荣。在这繁荣背後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竞争异常激烈。经营者为争夺商业资源、抢占市场、获取商机或者高额利润等,往往不惜一切手段,甚至采用贿赂等不正当交易行为。目前,商业贿赂已成为商业交易包括贸易、服务和投资等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利益,增加交易成本,影响企业竞争力乃至国际形象,还成为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的温床。坚决采取有力措施,依法防治商业贿赂现象,对於规范市场秩序,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维护公平竞争规则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6.
文章分析了营销人员薪酬分配的重要意义,在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指出销售定额和利润率考核相结合,提出了针对营销人员薪酬分配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7.
《湘潮》2007,(5)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建立信用担保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然而,我国现阶段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和市场发展却呈现出困局。文章通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信用担保体系的三方,即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的利益博弈分析,认为三方的利益与风险不匹配是造成困局的根本的原因,并提出了以政府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突破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8.
《中国工运》2007,(11):53-54
吴振坤在《理论前沿》2007年第10期撰文认为,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是解决社会不公的根本性、制度性措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遵循以下三项原则:一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89.
本文着眼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利益关系出现失衡的问题,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市场因素引发的收入差距扩大及分配不公现状,提出收入分配的改革重在体现发展成果应由人民共享,实现利益均衡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90.
何事忠 《新长征》2006,(8):33-33
从整体看,文化体制改革处于“龙头滞、龙尾活”的局面,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权力、利益调整导致改革的自我性、主动性差。对于文化体制改革来说,就是对文化管理权以及掌握这些权力的具体人员参与财富分配的方式进行变革。这就决定了文化体制改革不同于经济体制改革。从下而上推动是不可行的。二是改革模式仍是局限于事业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