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35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52篇
各国政治   140篇
工人农民   306篇
世界政治   65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31篇
法律   4483篇
中国共产党   3292篇
中国政治   4052篇
政治理论   1396篇
综合类   239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409篇
  2014年   1135篇
  2013年   1152篇
  2012年   1429篇
  2011年   1540篇
  2010年   1410篇
  2009年   1442篇
  2008年   1585篇
  2007年   1262篇
  2006年   1120篇
  2005年   898篇
  2004年   742篇
  2003年   566篇
  2002年   535篇
  2001年   442篇
  2000年   30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本研究是为了验证20世纪90年代的一项研究成果(参见张静:《利益组织化单位——企业职代会案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北京)。那项研究是对北京一家国有企业职工参与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希望此项研究,能够描述国有企业职工参与在那之后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分析。本文只涉及其中的职工利益  相似文献   
92.
《中国工运》2006,(2):32-34
近年来,四川省各级工会组织围绕“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切实履行维护基本职责,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探索创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机制,积极探索工会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特别是劳动关系的新机制、新手段、新载体、新途径,在加强工会维权能力建设、创新工会维权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一、创新维权机制,提高维权能力的探索和实践1.源头参与维权。一是积极参与立法、政策制定。2005年上半年省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市、区)工会工作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工会工作的通知》。《通知…  相似文献   
93.
时路 《天津检察》2006,(4):28-29
我国刑法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从本规定不难看出,行贿人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是本罪的基本构成要件。为此,笔者从本罪的犯罪心理、行为特征、危害结果方面对行贿罪的立法制度作一简要探讨,使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4.
论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在整个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中甚为关键,关系到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能否成立,请求权主体的确定及赔偿数额的计算。本文立足于民法的基本理论和现行法律法规,从精神损害的定义出发,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进行了试探性的界定。  相似文献   
95.
乐都县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建设的主动权。以“七廉”(助廉、记廉、讲廉、兴廉、报廉、保廉、促廉)教育为抓手.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筑牢思想政治防线.使廉洁教育深入人心,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
扭转劳动所得在GDP中的利益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勇良 《南风窗》2007,(17):60-62
劳动所得比重较低,资本所得比重较高,也是现行发展方式难以转变的一个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97.
作者试图在此结合法人本质理论,脱离传统理论巢臼,从法人的人格内涵出发来探讨法人精神利益的存在,并进一步指出建立法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8.
崔建华 《人大研究》2005,(11):36-37
2005年7月14日《南方周末》何斗先生《期待中国“立法文化”新变》一文,对近年立法公开化、民主化所带来的一些利益群体积极主动地影响立法决策的现象寄予了很高的期待:“各个利益群体对立法的积极游说和诉求的充分表达,自会有利于形成平衡和兼顾各方利益的良法。”此说,想来不会有人反对。立法、决策的公开化、民主化以及利益群体的积极游说是一种进步,应该不断加以推进。不过在赞赏和期许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关注的是,在公民社会发育不充分、社会表达和反应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靠“各个利益群体对立法的积极游说和诉求的充分表达”,是否真的…  相似文献   
99.
一、土地资本化及其产生原因所谓土地资本化,就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一部分土地以超常的速度急剧增值。它与正常的土地农业使用中的报酬递减趋向形成一个鲜明的反差。土地资本化一方面是由于城镇化工业化带来的,另一方面它又成为工业化城镇中资本的一个重要来源渠道。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各国城镇化工业化中都出现过这种现象,究其原因则是多方面的。1、城镇化工业化中要素在空间上的聚集,由规模效益而引起土地大量升值从而使单位面积产生更多的额外收益。按照土地经济学的原理,这种收益转化为土地资本价值。2、工业化中由…  相似文献   
100.
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李爱华教授在发表于《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1期的《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利益观》一文中认为,国家利益问题的分析是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学说和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利益观,国家利益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点的共同利益的代表者,是以统治阶级利益为核心的全民利益的表现形式,是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多种利益的聚合体,是以地域民族性为主同时具有世界历史性的利益形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利益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并更好地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