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6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01.
宪政程序正当化是宪政建设的依托和目标。对于宪政建设而言 ,制宪程序正当化是前提 ,行宪程序正当化是基础 ,护宪程序正当化是保障。程序是宪政运作过程的形式载体 ,宪政的运作需要程序的建构、完善与实施。如果没有宪政程序 ,宪政的运作将会是无所依托、杂乱无章的行为。宪政程序的合理性就在于其自身的正当化 ,这种正当化就其外在价值而言 ,必须支持宪政所内蕴的实体内容 ;就其内在价值而言 ,宪政程序的正当化意味着“公平”与“效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2.
革命是一种有意识的、凝聚集体力量的变革行动,在革命后往往会出现一个制宪机会,革命者借此机会确立原则、重整秩序。比较法国革命、美国革命和中国辛亥革命革命后的制宪历程,可以看出各国革命者对制宪和宪法的态度大相径庭。美国革命后,革命者把握了制宪的机会,完成了革命向日常政治的转化,革命中倡导的自由原则也得到珍视。中法革命后,虽然也都很快制定并颁布了宪法,革命者的宪法观念和在制宪上的态度却有别于前者。国家陷入不断革命的困局以及由此引发的问题,不能完全归咎于革命本身,或因此否定革命倡导的原则。没有借助制宪机遇确立制约平衡的宪政机制,也没有把革命力量转化成一种建设成力量,是出现不断革命困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3.
阚珂 《公民与法治》2014,(16):43-43
许多人知道“推敲”一词的来历。传说唐代诗人贾岛作《题李凝幽居》时,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对第二句中的“敲”字是否应换成“推”字他犹豫不决,这时无意中遇到了大文学家韩愈。韩愈了解了贾岛犹豫不决的原委后说,我看用“敲”字好。后来用“推敲”一词指斟酌文字,反复琢磨。1954年制定宪法时,对全国人大代表的“质问权”如何规定进行了认真讨论、反复推敲。  相似文献   
104.
华声     
  相似文献   
105.
修宪权并非是一种绝对的权力,客观上存在着内在和外在界限。修宪权的界限体现在受宪法基本精神与原则、自然法和国际法的制约,以及修宪权在实定法上的约束。  相似文献   
106.
台湾的陈水扁上台快满四年了,岛内许多人传称他“善变、善辩、善骗”,意思是行骗“不计成本、言而无信”。以下是其“十大”行骗言论: (一)“有梦最美,希望相随”。2000年台湾“总统”竞选时陈水扁提出“有梦最美,希望相随”的竞选口号,然陈的“总统”梦终于成真,但台湾人民的希望之梦,却因陈的无知、无能、无责任心而落空。扁政任期就快结束了,当今台湾仍然政争不息,比政党轮替前还乱;经济低迷,比政党轮替前还不景气;两岸关系,比政党  相似文献   
107.
对1949年《共同纲领》制定权性质的研究,对于客观评价《共同纲领》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共同纲领》制定权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认为,作为《共同纲领》制定权主体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民主的正当性,并发挥了提供政权合法性的功能。而这种正当性与合法性体现在《共同纲领》的制定经过与程序。作者认为,《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临时宪法,具有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民主性基础。但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共同纲领》尚不足以满足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宪法所需的基本条件,因此它并不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相似文献   
108.
王建学 《法学家》2014,(1):162-174
西耶斯并非决断主义制宪权观的源头。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制宪权仅限于决定政制,而人权作为价值规范是其前提和目标。制宪权的至上性只是相对于宪制权而言,它服从于国民主权原则之下的代表制,且蕴含以劳动分工为基础的分配正义。大革命之后,西耶斯意识到制宪权的危险并将其掩藏,构想了宪法审查会以实现违宪审查、宪法改良和人权的终极保障。我国"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的主张者在论战中各执制宪权与人权,但都忽视了西耶斯这个重要的理论源头。特别是前者在阐释西氏的制宪权理论时切断了与人权的关联,将制宪权的客体从政制扩大到政治体本身,将规范主义替换为决断主义,忽视宪法在民主正当性之外的规范正当性。"政治宪法学"应当以积极姿态有效地融入人权话语,从而走出理论泥淖。  相似文献   
109.
制宪权属于人民,但由现实政治实体行使,它是人民制宪权与政治实体制宪权的对立统一.中国制宪进程肇始自1908年清末制宪,走过了风雨百年,依据制宪权的行使方式,其间经历了君主制宪、议会制宪、国大制宪和人大制宪四种制宪模式的探索,走出一条与西方社会控制型制宪迥异的国家控制型制宪进路,反映了社会与国家、人民与当政者、宪政主义与国家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国人民将不断探索和发展有中国气派的民主制宪模式.  相似文献   
110.
10月18日至19日在里斯本召开的欧盟首脑非正式会议上,欧盟以今年6月下旬通过的《欧盟改革条约》为基础,又通过了一个新的条约文本。该条约正式取代了业已失败的《欧盟制宪条约》,被重新命名为《里斯本条约》。相比于《欧盟改革条约》出现的突然性,它显得更加水到渠成,世人的惊讶要少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