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办发〔2013〕8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2013年以来,进出口形势复杂严峻,进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制约进出口发展的困难增多,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任务紧迫。为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调整出口法检费用和目录。免收2013年8月1日至2013年年底5个月的出口商品法检费用。减少出口法检商品种类,原则上一般工业制成品不再实行出口法检。抓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需要进一步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深化改革方案,规范政府职能和行为,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升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走向贸易强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不仅分享了贸易带来的红利,而且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与工业制成品相比,中国进口初级产品增长更为明显。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2012年期间,中国初级产品进口从492.7亿美元增加到6349.3亿美元,占进口的比重从18.8%提升到34.9%,增加了  相似文献   
13.
闵敏 《新东方》2005,(7):51-52
按照美国物流管理学会的定义,物流管理是为满足顾客要求,有效率和有效益地对原材料、在制品和制成品从产地到消费地的流动与保管进行计划、执行与控制。物流成为“第三个利润源”的说法主要出自日本。但真理和战略都是普遍的,没有国界和制度之分。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第一个是资源领域,第二个是人力领域。资源领域起初是廉价原材料、燃料的掠夺和获得,其后则是依靠科技进步。节约消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融入国际经济分工体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由于中国制造业中许多行业的发展是以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形式介入全球生产体系的,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跨国公司,因此,中国的贸易增长具有典型的全球价值链的特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分析中国制成品的贸易竞争力,有助于进一步厘清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胡月 《北京观察》2006,(2):36-38
2004年11月,北京市政府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联合发布了《促进北京时装产业发展,建设“时装之都”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将于2010年将北京建成具有文化内涵、科技领先、引导时尚的世界时装之都。《纲要》发布后,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2008奥运正在大步向我们走来,奥运是一个国家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最佳时机,同时它也是让北京的时尚产业跃上一个新阶段的最佳契机。奥运会能够充分发挥时尚的力量,而服装正是时尚产业的核心。奥运可谓对北京打造“时装之都”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相似文献   
16.
陈大波  熊灵 《理论月刊》2004,(12):83-85
本文根据我国2000年5月—2003年8月的有关数据,检验了我国进口与制成品出口之间的协整关系,在建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的基础上检验了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之间不仅存在着协整关系,而且在滞后期数为1期时制成品出口是进口的Granger原因,反之着则不成立。基于检验结论,本文在最后部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在正常条件下,一国工业化的兴起与其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壮大有着内在的因果关系。对外贸易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实现"后发优势"、创收外汇与突破国内市场约束、优化经济结构和提供技术进步动力等方面。运用中国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与对外贸易等解释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协整关系)。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以及出口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设备进口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林淑惠 《东南亚》2003,(4):25-29
本文选取制成品出口这个角度,以美国市场为例,运用修正后的RCA指数,测算了19 98年至2 0 0 2年中国与东盟五国在第三市场的显示比例优势指数值。结果表明,中国与印尼、泰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竞争比较激烈,与新加坡的互补性则比较强。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中国、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发展迅速,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易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成为世界上最有潜力的新兴市场和消费品市场。那么,“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出口比较优势如何?”、“出口品在第三市场上的竞争程度怎么样?”,这些问题引人思索。现有的文章中,大多数学者都侧重于分析东亚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马来西亚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两个重要国家,双边贸易从建交以来保持着令人瞩目的增长,马来西亚成为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马双边贸易额为262.6亿美元,比1992年增加16.8倍,年均增长更是高达24.8%,而且,制成品贸易在总贸易中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