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73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装甲前卫车在距离火障5米处遭遇枪击,桥头民房里也不断投出鹅卵石。李钦命令在装甲车嘹望塔担任警戒的队员对天呜枪警告,同时冲破火障。当他们强行驱车返回营地时,发现装甲车中弹3发.还有多处石块砸的坑。  相似文献   
42.
名士的操守     
一提到风流名士,人们很容易联想到魏晋的名士风度,从"建安七子"到"竹林七贤",莫不是清峻通脱,潇洒风流,蔑视礼法,狂放不羁,富于个性。而民国时期是另一个孕育名士风流的"魏晋时代",社会剧烈动荡转型,各种思潮交汇碰撞,而文化却大放光彩,涌现出许多堪称大师的人物。  相似文献   
43.
《人事天地》2009,(35):32-32
1.忌不拘小节。应聘时未请先坐,坐姿懒散;去招聘会之前喝酒及吃一些造成口腔异味的食品;面试时嘴里做无用的口腔运动,如嚼口香糖;乱动手指,啃指甲、抓头发,四处张望等;穿着邋遢或者过于前卫。  相似文献   
44.
疼痛难免     
薄荷 《新民周刊》2022,(12):80-80
这二年以来,我瞧出点儿意思,贴着喜剧标签的影视作品都不怎么喜剧:比如挪威电影《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又比如BBC的剧集《疼痛难免》。固然它们的台词和节奏都带着喜剧的潇洒轻快,但根底里依然是千山独行的冷寂,其中的喜剧元素如同从林木间偶尔传来的一两声呼哨,虽然清越,到底只是辽远的背景音。《疼痛难免》是个医疗剧,人物塑造不出一般医疗剧的范畴。  相似文献   
45.
广州市文化广场,是广东省政协联合各方搭建的,是方便广大百姓观看各种地方剧和文艺节目的舞台,票价只有几元,演出的剧目群众喜闻乐见。现场感受过后,不由得为广东省政协喝彩:政协不仅为人民立言,而且为人民办实事,见实效。  相似文献   
46.
近年来,中国影视艺术在切实把握历史机遇、不断获得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广泛呈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价值失范”症候。一方面,这种价值意识上的混乱隋势,既可以看作是全球性媒介伦理问题的重要分支,也可以看作是中国社会剧烈转型期的典型文化表征,它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旺盛的思想角力和观念交锋;但另一方面,如果完全任由其无底线蔓延,则极易对当代民族文化品格的形塑、对当代社会共识的建构造成严重侵蚀,不利于当代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吐故纳新,更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完善成熟,它与基于理性意义上的文化发展繁荣实际上是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47.
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莎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莎剧译文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也在众多优秀译本历经百年的"翻译竞赛"中,受到几代中国读者由衷的喜爱。当今天的我们抚卷展读这些熔铸着译者青春生命,耀眼才华,执着奋斗精神,堪称经典的莎士比亚戏剧译文之时,真乃灿然照眼也,而其敬佩译者之情也不禁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48.
王悦阳 《新民周刊》2012,(14):64-66
演员在"戏外戏"中的抱怨,甚至相互质疑自己在剧中的存在等等看似"笑果"十足的处理方法,无一不是编剧有意为之,他故意削弱了剧中的政治成分,目的并非歌颂爱情,而是作为一个现代人,提出在阅读莎士比亚原著时所面临的困惑与质疑。  相似文献   
49.
广南壮剧     
<正>广南壮剧是云南文山壮族支系布雅人(沙人)的民间戏曲,是壮族文艺中一朵灿烂的鲜花,盛开在广南县的南、北部,经久不衰,深受壮、瑶、彝等少数民族喜爱。据表演的壮族师傅讲,广南壮剧发展到现在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从表演上看,它与壮族民间武打有相似之处;从唱词上看,又同壮族民歌歌词字数相同,虽然曲调不一,但有壮族民歌风味。从这些特点来看,其来源可能是壮族传统婚丧吉庆时载歌载舞与民间武打逐步结合而慢慢发展形成的。  相似文献   
50.
张国强 《当代韩国》2010,(4):96-106
本文以中国的"还坛神"和韩国的"东海岸别神祭"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中韩两国仪式剧进行比较,寻求其普遍性和特殊性。从演出形态来看,中韩仪式剧主要集中在仪式的娱神酬神阶段演出,其基本形态是祭夹戏;但中国仪式剧较多的是以戏代祭,韩国仪式剧一般是先祭后戏。从艺术品格来看,二者具有拙朴、风趣、即兴的艺术品格,均包含了一些游戏的特质。但中国仪式剧较多的具备戏曲萌芽的特征,韩国仪式剧较多的具备原始演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