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58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1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1篇
法律   137篇
中国共产党   608篇
中国政治   617篇
政治理论   247篇
综合类   24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259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毛维准 《国际展望》2022,(4):21-38+153-154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理念和目标,显著影响了当今国际社会的议程设定和秩序演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际责任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大国责任实践提供了新的逻辑起点。责任与共同体具有共生逻辑,它在共同体的构建和维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国际政治中的国际责任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正在从世界主义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等多维度丰富并更新国际责任的议题内容,重新定义国际责任的承担形式和履行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责任议题也面临共同的驱动因素,是回应当前权势转移、大国战略竞争与全球治理不彰的重要立足点。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过程中,责任共同体能够联接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其实践需要责任共同体的支撑。建设责任共同体需要聚焦国际“共同”责任,打造解决问题的“共同体”,建构国际责任履行的逻辑体系,并遵循国际责任履行中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2.
夏立平  钟琦 《国际展望》2022,(1):38-53+158-159
全球和合共生系统理论是共生理论与系统理论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全新框架体系,可以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分析范式和理论依据。全球和合共生系统理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一个大系统中的共生体,必须从全球的角度来构建命运共同体。国际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即对立的统一。全球体系内部与中国周边体系内部的互相依赖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相互依存是指相互依存的双方都从关系中受益,而消极的相互依存是指任何一方对相互依存关系的破坏都可能给另一方甚至双方带来损失。构建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共生体系高级阶段的目标。全球和合共生系统理论的相互依存论决定了优化中国周边体系以实现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以相互尊重为前提,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应成为构建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的三个关键要素。我们应以此来推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进而建立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3.
陈婷 《前线》2021,(1):48-51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合作抗疫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团结协作是战胜疫情的唯一出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当前国际社会抗击疫情指明了方向,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当下,我们要对一些西方国家出现的民族主义情绪、意识形态偏见以及逆全球化思潮的泛起保持高度警惕,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各国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生态危机,共同维护国际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34.
杨洁簏 《求是》2021,(1):24-29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发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世纪之问,倡导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国际社会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相似文献   
35.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际经济秩序变革指明了方向,为构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了指导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人的类主体、类存在、类本质和类生活以及经济全球化等维度,巩固加强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基础,丰富和发展了主权平等、经贸自由、平等互利、有约必诺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基本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贯穿于经济模式、科技共享、...  相似文献   
36.
大致地说,现代化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推动的,这昭示着资本主义秩序的全球建构,也预示着资本现代性困境的来临。从现代文明秩序起源上说,近代西方文化开启了"思想启蒙—政治变革—工业革命"的现代文明程式,但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转型引发的往往是"时序倒置"的后果,中国经济转型、体制改革和价值反思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可为明证。从本质上讲,新时代中国文明类型的建构不能拘泥于"特殊国情"而自我孤立,也不能简单接纳"西方价值"而希冀"欧美化",它离不开全球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更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型和创新性发展所培育的新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7.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当前"六稳"的首要工作和"六保"的首要任务,关系着国计民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在多个场合对当前就业形势做出了科学的研判,对做好就业工作提出了诸多具体要求。面对日新月异的世情、国情和社情,习近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将就业上升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高度,从世界、国家、社会和个人四个维度做出了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劳动就业理论,也为我国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38.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世界发展趋势和世界人民的普遍要求,而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认同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真正形成的前提与基础。面对资本逻辑下形成的"国强必霸"思维定势、追求"个人利益"漠视"共同利益"的全球治理危机、"资本核心利益国家共同体"对发展中国家包围制裁、东西方国家在历史文化和国情的差异等因素所导致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认同困境,我们需要进一步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与实践建设发展打破"国强必霸"的思维定势;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普遍树立起"共同利益"观念;巩固创新更多国际合作平台,瓦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遏制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包围圈";调整和转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以及传播方式,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能力等。  相似文献   
39.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依托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这一宏大背景,在总结治国理政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丰富经验的基础上,以"人类的名义"而提出的建设美好世界的倡议,具有鲜明"道德利他"品质。"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既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未来的原则描绘;既符合当代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也顺应全世界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既有丰厚的理论内涵,也有确信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0.
"一个民族需要有‘仰望星空的人’。"这是一家媒体在调查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的18—45岁人士"你还有理想吗"问卷中的一个答案。这个回答令人欣慰。面对多元社会给人们带来的纷扰,面对人生命运的起伏波折,面对种种眼前利益的诱惑,理想的翅膀有没有带上锁链,褪去色彩,模糊了人生目标?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常问问自己的事。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泰在《哲学通信集》中说过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