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8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32篇
工人农民   68篇
世界政治   18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法律   4664篇
中国共产党   501篇
中国政治   1364篇
政治理论   331篇
综合类   1654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300篇
  2014年   599篇
  2013年   561篇
  2012年   632篇
  2011年   654篇
  2010年   632篇
  2009年   709篇
  2008年   718篇
  2007年   543篇
  2006年   422篇
  2005年   386篇
  2004年   383篇
  2003年   382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侯捷 《经济与法》2002,(5):40-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286条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规定对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保障承包人工程价款债权实现有积极意义。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难以把握,致使有法院在处理有关案件时出现偏差,导致承包方对此规定失去信心,认为此条款是“休眠条款”。另一方面,一些房地产发展商在房地产预售市场中运作相关程序,既利用预售房款谋取不法利益,又转嫁工程抵偿的风险责任。  相似文献   
62.
严利东 《河北法学》2002,20(3):83-85
归入权依内部人短线交易而产生 ,对内部人短线交易之收益行使归入权旨在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平性。我国《证券法》对归入权的行使规定过于宽松和机械 ,操作性不强。结合美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证券交易法的有关规定和我国的实践 ,对行使归入权的主体、归入权行使的对象、行使归入权的期间以及归入权的利益计算等进行分析 ,指出我国在归入权的行使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3.
非公有制企业的迅速发展,女工的需求成了纺织、制鞋、箱包、玩具、电子元件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首选,男女比例高达1:10在一些企业普遍存在。据不完全统计,福建省进城务工女性约有150万人。这一浩浩荡荡的人群,由于自身存在的一些生理特点,正经历着工作和生存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64.
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具有拘束审判权力和免除一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功能.辩论主义、诉讼经济主义和诚实信用原则是自认规则的理论基础.我国现行立法中自认规则的缺失,阻碍了民事诉讼实践的发展,应在立法上构建自认规则,建立释明权制度.  相似文献   
65.
在陕西省残联的坚强领导和中国残联劳服中心的正确指导以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的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66.
吴氏夫妇以42万元的价格出卖北海市铜鼓里二巷11号三层楼房给郑某、徐某。合同约定:郑徐2人预付40万元购房价款后,吴氏夫妇应在6个月内办理过户手续。双方签约后,郑徐2人按约预付房款40万元。吴氏夫妇在出具  相似文献   
67.
侦查作为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侦查机关与犯罪嫌疑人及其律师之间平等对抗、法官享有司法审查权等“诉讼”特性。两大法系国家虽因诉讼观念的不同而在侦查的诉讼化程度上存在差异,但二互相融合相吸收的趋势却日益明显,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大量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做法,其侦查的诉讼化程度越来越高。我国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司法实践,以有限的诉讼化为目标重建我国侦查制度。具体思路是;适当限制侦查机关的侦查行为,赋予犯罪嫌疑人及其律师一定的侦查权和针对侦查机关行为的较为全面的防御权,赋予法官以司法审查权。  相似文献   
68.
69.
70.
就业是民生之本,切实解决好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重点在于:调整宏观经济总量政策和产业政策;鼓励支持全民的创业和积累;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力度;完善劳动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