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劳动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分配关系不合理。要解决劳动收入比重下降问题,就必须正确理解我国收入分配指导方针,深入探讨按劳分配的内在含义,建立以劳动工资为主体的收入分配机制,健全工会集体谈判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2.
黄世贤 《求实》2008,23(4):43-46
初次分配要求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即每一种生产要素得到和它对国民产出的贡献相一致的报酬,这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原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要在初次分配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就必须建立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初次分配的制度.  相似文献   
33.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法制经济,它以市场法规体系来约束,以市场道德体系来支撑,以市场机制体系为依托,以市场动力机制来激励,成为一种"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高效率的现代经济形态.市场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产权关系、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关系,处理这些关系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关系到市场经济运行的效率.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当得到保护"[1](P15).这一规定指明了我国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权、劳动、分配等基本经济关系的行为准则,为此,还必须正确树立保护合法收入的市场保护理念.  相似文献   
34.
本文就实行"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分配制度提出了三方面的重点工作,论述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应当采取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35.
陆建民 《中国妇运》2003,(11):34-37
谈及社会参与中种种性别差异时,人们往往归咎于女性素质偏低。然而当我们从人力资本角度来剖析第二期上海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时却发现,个人、家庭与社会在教育第二次投资上的性别偏好对现实生活中的性别差异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6.
<正>一、收入认定的意义生活保护是日本国民维持健康的、具有文化意义的最低限度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是国民生存权实现的有效途径。日本的生活保护是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具体的保护内容和程度根据生活保护基准测定的最低生活需要与需要保护者的实际生活水平之差来  相似文献   
37.
最近,广东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收入分配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基本原则是:(1)民生为重,成果共享。加大民生投入,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雪中送炭"理念,在覆盖全体居民基础上更加关心帮助困难群体。在经济发展中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确保底线民生应保尽保,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注重效率,维护公平。兼顾效率和公平,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提高全社会劳动者创造财富的积极性,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  相似文献   
38.
党的十六大报告将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作为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之一,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分配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要求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对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李锐 《西部社会》2003,(10):9-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把创新的作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回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就可以发现,创新伴随着每一次发展和飞跃。同样,十六大报告中,也阐述了创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40.
黄中平 《新湘评论》2002,(12):10-14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所作的报告。一个显著特点是通篇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分析了新世纪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述,深刻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充分体现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是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