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按劳分配同按要素分配不是一回事 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既然生产要素中包括了劳动,按生产要素分配便包括了劳动要素参与分配,为什么还要再讲按劳分配呢? 仅从经济现象来看,劳动要素收入和按劳分配收入,都是劳动收入。因此,容易把劳动要素收入与按劳分配收入看作是一回事。但从经济理论和经济  相似文献   
42.
私营企业主收入≠剥削收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该承认而不必讳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营企业中存在着剥削现象。但应该正确地区分剥削制度和剥削现象,对私营企业主科学地定性,对其剥削的数量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企业主的全部收入中,只有在既扣除其从事管理劳动、技术工作、体力劳动等获得的劳动收入,又扣除其获得的投资收入、风险和机会收入、利息收入等非劳动收入之后所剩余的部分,才是真正的剥削收入。我国的私营企业主和私营企业的情况差异很大,其有无剥削和剥削的现状大不相同。必须正确对待私营企业中存在着的剥削现象。  相似文献   
43.
《中州统战》2002,(12):4-6
十六大报告中,涉及统战方面有不少创新性的提法。这些提法有的虽已不是江泽民同志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及,但它们被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仍使很多人备感振奋,也引起了不少官员、专家、学者的关注。本刊特摘录一些与之有关的内容刊出,以便与大家共同学习。进一步深入领会和理解其内涵。  相似文献   
44.
45.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投资不但有助于增加劳动者收入,消除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现象,而且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人力资本”概念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规范,但是这一思想值得借鉴。通过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既有利于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缓解劳资紧张关系,也有利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的全面自由地发展,从而有助于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逐步地迈向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46.
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首先要深化对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劳动的认识,应认识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是体力劳动价值论;其次要认识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按要素分配并不矛盾;再次要辩证认识私营企业主的收入,正确对待私营企业家。  相似文献   
47.
从《哥达纲领批判》看我国现阶段的按劳分配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得以建立的基本理论前提之一,按劳分配原则属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实现《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的"按劳分配"需要一些前提条件。我们的确实行了按劳分配原则,但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按劳分配制度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原则有一些差异。为此,有必要全面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的层次性和目前存在的非劳动收入,更加注重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48.
关于剥削的几个认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非劳动收入不等于剥削收入。这里的非劳动收入主要是指劳动收入的孽息即劳动者把收入的一部分通过银行存款获得的利息、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和红利、购买债券获得的债息、亲友的赠予以及国家给予的救助和社会保障等 ,这些收入既不是直接的劳动收入 ,也不是剥削收入。作为经济学意义上的剥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剥削指的是凭借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无偿地直接地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要形成剥削需要具备四个条件 :一是剥削的主体或剥削者 ,剥削的主体可以是单个的自然人 ,也可以是法人。其目的就是要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二是剥削的对象或…  相似文献   
49.
王东京 《前线》2008,(2):38-38
要让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两个重要前提:一是保护私人财产;二是允许财产参与分配。如何让更多人拥有私产,对大多数普通劳动者来说,劳动收入只够养家糊口,没有积累,何来财产可言?中央说,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例。是的,要让更多的人拥有财产性收入,必须让低收入者增收,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人数。  相似文献   
50.
尽管工会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已经成为国外大量研究的主题,但是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依旧稀少。值得关注的是,在目前中国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和工会作用还未充分发挥的背景下来梳理这一问题的研究进展,对于全面而深入地分析特殊制度背景下中国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原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基于此,本文从工会是否会影响到劳动收入占比、影响的内在机理、相关的经验研究、中国对相应问题的总结等方面着手,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进展作较为详细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